第B02版:二泉月·书苑

静静的观照与赤诚的歌咏

读美空译作《散散的完满》《云》

  | 文郁 文 |

  说实话,我的阅读倾向通常总是偏爱复杂和智性的读物。这使我成人以后对清浅直白的文字一直保持距离。在我有限的认知里,这样的文字背后是一颗匮乏而少深度探索的心灵。

  当然这也使我错过了很多貌似清浅实则通透的文字。

  而2019年年底,美空所译山村暮鸟的《云》和《散散的完满》的面世,则部分打破了我的阅读习惯和局限性认知。这之前读过她翻译的金子美玲的诗,也如是。

  先说《散散的完满》。翻开并阅读是一个冬天的午后,阳台上,面临西津河。那会儿河水并不丰盈,岸边的杨柳开始呈萧索之状,几只水鸟徒劳地在瘦瘦的水面上低低飞翔。而阳光却依旧普照,它无视一切的低迷或枯竭。

  《散散的完满》,一本写给孩子的童话。因为作者自己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山村暮鸟起初可能只是想单纯以讲故事的方式,送给自己的孩子以特殊礼物。因为爱,需要表达。最好的礼物就是给他们讲故事,自己编的故事。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着讲着就成了送给所有孩子的礼物。成年人的故事稍不留心就会流于世故,但是在山村暮鸟笔下,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是单纯可爱的,哪怕带有小小的心机、抱怨、不满也是可爱的,透彻的。作者在讲故事时并没回避成人世界的芜杂和浑浊。但在他的笔下,这些并不可怕,也不阴郁,相反都是很自然的呈现。几乎很少给予道德评判或者道理上的拔高。

  一切都如同云烟一般,来来往往,不留痕迹。而讲述者则在自己的静静观照中带动孩子与成人进入各自的悲欢离合。

  《云》则是一部诗集。

  语言依然清浅。一首诗歌有时就是一朵云、一片树叶,或一汪山泉、一声鸟鸣。毫不神奇,更不缠绕。

  清清白白,几无修饰。

  华美容易,清淡难。而从华美进入清淡则更难。前者多少给人以幻觉之美,后者则是本色呈现。读者也许会认为这样的诗歌自己也可以写。

  比如云的开头一首:小丘上/老人/和孩子/呆呆看着云。

  简单的句式中几无任何修饰和曲折。唯有两个字有点深化情境的意味:呆呆。就这两个字,把云和人之间的联系,传神地勾连在一起。这也许是作者的功力,也许是翻译的功力。巧妙总在微小的细节之中。但接下来就没任何多余的阐述和展开。而对于阐述有着复杂需求或者铺张需求的人,很难在这里停下来。因为他得在接下来的句子中,制造意义。山村暮鸟不制造意义,也不深化意义,他只是专注于事态本身。它的形状,它的表情,它的气息,它的味道……

  山村暮鸟四十多岁成此诗集,美空四十多岁翻译此诗集。人生都是经历过沟坎的。懂得简单平易的难得,对美的理解也就更着重于事物原本的自然之气。

  阅读此诗集时,我对其中几首诗印象比较深刻:“我听到晨雾中/林间高枝的乌鸦/因为找不见对方而用呼声相应。”就这么几个短句子,把灵魂的孤独与交互简单而又赤诚地歌咏了出来。

  而另一首:“所谓宗教/本是没有的/是摇晃着/指向天空的一茎紫菀。”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也。

  山村暮鸟的文学视野有自己的穿透能力。它让迷雾重重的心灵,往往借助于一个微小的事物瞬间抵达复杂的心灵所抵达不了的明晰与透彻。

  而美空翻译时跟他之间的声息相通,更是加深了这种清淡、自然和不事雕琢之感。

  所谓: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解释和阐释都是无意义的。只有声息相通才能彼此看见。

  《散散的完满》《云》,(日)山村暮鸟 著,美空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