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翼民 文 |
那年到武汉旅游,曾下榻于汉口江滩边的一家饭店,得以在早晚时间段内领略闻名遐迩的武汉江滩风光。其实未到武汉时,已经有朋友指点,到武汉,不可不看江滩,犹如到上海不可不看外滩一样。
武汉江滩风光,集中在汉口江滩。江滩很长、也很宽,长达近10公里,宽有百余米,面积有八个上海外滩这么大。江岸边沿江大道的建筑跟外滩相仿,系“万国建筑”风格,只是规模小些。一到夜里,那些“万国建筑”灯火辉煌,形态各异,煞是精致、气派、热烈,把江滩的氛围也映照得热烈起来。
秋夜,江滩千树万树的桂花香味浓郁热烈得化解不开,武汉人基于江滩的夜生活也同怒放的桂子一般,浓郁热烈得化解不开。我忽然想到,莫非楚地的桂花香也比吴越的具有穿透力?楚地的穿透力我是大大领教了的啊——隔夜,朋友邀我观赏了武汉城里一家名叫“康霸”的夜总会的劲歌热舞,四个小时的高分贝喧腾和视觉冲击让我一整天耳目疲惫、神思紊乱——那是楚地年轻人的精神宣泄之地,岂吾辈吴越中老年休闲盘桓之所?楚风的狂放不羁在今日的武汉处处还留有遗韵,比方夜生活的狂烈,比方“古早”(早餐)和“宵夜”的热闹丰富,比方与川湘口味相仿的鄂菜菜肴口味的厚重,比方马路上车辆的杂沓纷纭,包括武汉人口音的冲劲,皆表明楚风灼灼,于今尤烈。
我说江滩上武汉人的夜生活浓郁热烈,比之夜总会当然要文雅得多啦,但在苏浙沪地区也是罕见的。刚上江滩,迎面而来的便是大片大片夜舞夜练的人群:合着音乐节奏的群舞——扇舞、绸舞、网球舞之类;三五成群的技巧表演——抖空竹者、踢毽子者、舞刀使棍者之类;还有对着江面长啸者、放夜风筝者;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间隔有距的“自由卡拉OK”——有热心好事者摆开阵场,调好音响和视频,任何人都可以上前一试身手。唱的人不必拘谨,唱砸了亦没人讥笑,唱得稍有些模样准招来一片叫好声。当然,你如果愿意“随缘乐助”扔几个硬币,贴了设场子者的电费也是很受欢迎的。武汉人说,休道唱这种卡拉OK,便是逢时过节,江滩上几只大型的露天舞台除了正规的节庆演出,也是寻常市民自唱自赏、自我弄秀的好地方。漫步在夜的江滩,欣赏“万国建筑”的同时,也欣赏着“万国语言”,凡是莅临武汉的外地人或外国人,莫不抽空到江滩上一舒心胸、一睹风情,“咔嚓咔嚓”的相机快门声便夹杂上了杂色斑斓的语言。人道没有上过江滩是算不得到过武汉的。
江滩白天的风景比夜景要清淡些许了,尤其是午后,江滩显得毕静,只有几辆观光电瓶车在穿行,少许情侣手挽手在散步,也有部分老人在一长溜的体育器械上锻炼身体,在固定的桌椅上打牌、下棋。到江滩下棋是用不着带棋盘的,皆印画在桌子上,楚河汉界营垒分明,我忽然遐想到,这长长的江滩不就是天然的楚河汉界么?这里是楚地,交汇着长江和汉江,又是从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远的不说,抗战时期武汉保卫战的烟尘依稀可闻,下棋的白发老人也许就经历过那空前的战乱吧。好在历史已经永久翻过了这惨酷的一页,举首抬望江滩,近水处一片白茫茫的芦花波浪起伏,昭示和谐与温润。
武汉的江滩是和谐温润的,因为它如驯驭“长江烈马”的一条长且坚挺的“鞭子”,喝令大江乖乖东去,休得作祟闯祸。那鞭子的“握竿”应是江滩上突兀竖立着的长江抗洪纪念碑——1954年,为纪念武汉人民战胜长江洪水,毛泽东欣然挥笔题词,如今刻于碑上,那大气磅礴之铁划银钩是武汉江滩的精魂。
经数十年的改造修葺,武汉江滩不只是驯服长江之堤岸了,如今变成了普通百姓休闲观光的最佳去处。听当地父老讲,一度曾经有人企图在江滩处进行房屋开发,已经建起了高大的楼宇,一时民怨四起。当时的朱镕基总理听说后,拍案而起,一声怒斥,便迎来一声“轰隆”巨响……终还美丽江滩于人民。
而今,在武汉人民的英勇抗击下,疫神溃逃,美丽的江滩依然风光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