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锡教风采

南星小学获2020年度中国诗教校园

诗意校园为孩子生命涂上别样底色

  本报讯 “童年读一首诗,人生多一个梦。” 无锡市新吴区南星小学自建校以来秉持“在诗中长大”的办学理念,经过10多年坚持和实践,学校成了一座诗的乐园,为孩子的人生筑梦。前不久,中国诗歌学会评选出19所“2020年度中国诗教校园”,新吴区南星小学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学校。

  2009年3月,对家乡教育寄予厚望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硕放本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黄亦波先生入校,指导学校成立了无锡市首个儿童诗社。南星诗教之路就此开启。2018年,学校“快乐童诗教育课程文化建设工程”成功立项省小学课程基地建设特色文化项目,2019年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学校高品位发展和诗教品质得到大大提升。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星小学打造理念文化墙、童诗文化廊等8处文化景观,以及简园、物园、知园3处园林文化,让孩子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随时随处都能遇见诗、吟诵诗、创作诗。新建的致远楼以“跟着诗词去行走”为主线,承载诗教与德育与艺术教育一体化发展重任。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建设团队,建构日新课程体系,重点打造诗意精品课程;研发诗文读本,在落实部编版教材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更高标准和要求,融入吴地歌谣等元素,传承本土文化。学校通过全员普及、特色精品课程师生诵读诗歌,每月出版童诗小报《南星诗苑》向全校发放,还通过科技节、戏剧节以及结合校内外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等开展课程。诗教已经是学校亮丽的名片,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在这样的环境中,南星小学的孩子都成了小诗人。回老家后捕捉到离愁别绪,创作《老家的木门》;看到春天白玉兰逐步绽放,孩子们会想到“暖暖的春风孵出了一只只白鸽”,“玉兰树上点上粉色的蜡烛,将春天的生日庆祝”。三年来,师生作品发表及获奖达567篇次。仅今年以来,该校师生作品发表及获奖238篇次,获评各类小诗人50人次。多名学生的童诗抗疫作品在《中国儿童报》《农村孩子报》《中国火炬杂志》发表,彭小涵获评《少年诗刊》“星光小诗人”。“我们学校的孩子爱观察、爱提问,想象力丰富,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心中始终存着一份浪漫和美好。他们长大后不会都当诗人、作家,让他们从诗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给生命涂上别样的底色,就是我们坚持诗教的意义所在。”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该校诗社顾问、本土诗人黄亦波一直以来肯定南星小学在诗教方面取得的成绩,在两年前无锡市首届小学诗教创作实验研讨会上寄予厚望,希望教师引领孩子更多地关注生活,指导孩子在创作中讲究押韵,写出更多让别人读后发出“哦哟”一声的好诗。(陈春贤)

  链接:

  “白玉兰的树枝上/捧着一个个毛茸茸的蛋/暖暖的春风里/“蛋儿”破壳了/啊/它们孵出一只只白鸽”《白玉兰的“蛋”》

  “每年的春天/玉兰树上都要点上粉色的蜡烛/将春天的生日庆祝/一支、两支……/谁也不知道/春天几岁了/因为那些蜡烛/多得数不清楚”《春天几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