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专版

电子鼻咽喉镜 精准评估吞咽功能

  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患者多有吞咽障碍,以前对于吞咽障碍,只能用量表进行主观的间接判断,如今在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通过电子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能精准评估吞咽功能,既避免了患者误吸,又减少了不必要的鼻饲。

  吞咽障碍发生率高

  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负责人任彩丽博士介绍,65岁以上居家老年人中吞咽障碍发生率达15%。脑卒中患者70%有吞咽障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通常都伴随有吞咽障碍。帕金森病患者也有50%有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好多老年人在家出现饮水呛咳,进食速度减慢,并没有重视,往往由于肺部感染住院治疗,才发现有吞咽障碍,增加了住院率和死亡率。

  今年9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在全市率先将该仪器用于吞咽功能的评估。电子鼻咽喉镜经鼻咽部进入咽部,首先可以观察患者的鼻咽、舌根、会厌软骨和喉咽的生理运动功能、咳嗽能力以及声带闭合开放功能;其次,让患者吞咽染色的不同性状食物,可观察患者吞咽启动是否延迟,吞咽后食物有无残留在会厌谷和梨状隐窝,还可以观察食物有无渗漏到喉前庭,声门或误吸到气管。电子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不仅能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而且能指导患者的吞咽康复治疗,评估直接摄食训练的安全性。

  给鼻饲患者增福音

  70多岁的刘老伯,脑卒中合并口腔癌放疗后,在外院康复过程中反复出现吸入性肺炎,二度喉梗阻,通过简单的饮水试验筛查和摄食评估,发现他经口进食并无呛咳和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不明显。然而,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为刘老伯进行电子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患者吞了3毫升中稠食物,就发现他存在严重的误吸现象。

  在精准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后,为避免吸入性肺炎反复发生,医务人员指导其采用间歇性经口置管进食,并为其进行口咽部感觉训练、气道保护性训练以及吞咽呼吸训练。1个月后,刘老伯再次接受电子鼻咽喉镜吞咽功能评估,不再有误吸发生后,医生才决定为刘老伯开展经口摄食性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患者已完全能经口进食中稠食物,不再需要插鼻饲管。

  有的鼻饲患者,即便能够拔管了,医生也不敢轻易这么做。而长期使用鼻饲管,容易引起患者营养不良和情绪不良。如今,有了电子鼻咽喉镜开展吞咽功能评估后,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及时拔管成为可能。就拿刘老伯来说,医生根据患者多次阶段性的电子鼻咽喉镜评估,适时拔掉鼻饲管,指导患者安全经口进食,逐渐增加进食量,食物也从最初的中稠状,进展到细泥、细馅、软食。患者尽早摆脱了鼻饲管,体会到了经口进食的愉悦感,改善了营养方式,精神状态也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