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乐龄·悦苑

他们是失忆搜救队

四年帮近300名“失忆老人”成功回家

  曾有数据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有1370位老人走失,失智和缺乏照料是走失的主因。在北京,就有一支五六百人的志愿队伍专门搜救这些老人,四年来已经找回近300位“失忆”老人。

  接到求助后,队员们便会分工协作,共同制定出专业的救助思路:及时报警、与家属沟通、通报老人相貌特征、排查监控、分头寻找……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70后的苏敩是一名有着30年军旅生涯的军人,也是该公益团队的创始人,他介绍,他们最长的一次救援行动持续了11天、260个小时。

  在一个初夏的季节,80多岁的老刘(化名)像往常一样出门遛弯,回家时却莫名走错了路,一直从北二环北土城附近辗转走到了北二外学校附近。“老爷子是一位独居老人,他的两个女儿每天会给老人来做一回饭,老人当天走丢时并没有发觉,直到第二天看见昨天的饭没动,才意识到老人可能是丢了,也就是说老人第一天什么时候走丢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苏敩解释,家属在没有及时报警的情况下,自己寻找又浪费了一天时间,找到救援队进行求助时,老人其实已走丢至少三天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不是完全在徒步,有的时候会有好心人扶上公交车,即使他在别的小区徘徊多天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他是得病了,所以这个也是我们需要宣传普及的,如果发现这个人面生、言谈举止不太对劲,最好多聊两句,没准儿就能挽救一个家庭。” 苏敩说,其实他就是在无意间救助了一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后,才决定成立北京首家以寻找“失忆老人”为主要目标的救援队。

  2016年元旦当天在北京的东四环,一位穿着单薄、八九十岁的老人拎着一个塑料袋,非常焦急地向站在路边的苏敩问道:“高家园粮店怎么走?”

  “粮店1993年就撤销了,谁还去那?”觉察到不对劲的苏敩一把拽住了老人并报了警。由于他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姥姥就出现过记忆穿越的情况,后证实这位老人的确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是4天前从西五环卢沟桥走出来的。

  这样的经历让从事多年民间救援的苏敩意识到,从事户外救援和灾害救援的力量有很多,但很少有专门搜救走失老人的队伍。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人走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家属又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如果有专业的救援力量介入,就能大大提高获救的效率。

  巧合的是,就在2016年过完春节后,苏敩朋友的舅舅同样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从石景山走丢了。“大家都很着急,临时想出各种办法,家属也很无助,但一群陌生人聚过来一起帮忙的时候,至少心里不慌了。”最终,通过人海战术,经过上百人数十小时的搜寻,队员们总算在丰台的永定河边找到老人。

  自此开始,他们也慢慢总结经验,并借助原有的救援经验制定了较为有效的搜救流程,“对于家属而言,要第一时间报警、查监控、散发寻人启事以便扩散信息;我们一次救援大概8个小时一波人,多则十五六个人。有人要专门跟家属沟通,了解走失老人原来的生活习惯、工作;我们会派人去查民用监控,也去派出所查治安监控,判断老人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