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脉管】
作为中国脉管病泰斗,无锡籍海派名医奚九一教授生前有个心愿,希望自己对脉管病的毕生经验,能够传给年轻一代,造福故里。
特邀:奚氏清法第三代传人、梁溪区优秀医师、无锡易可中医医院奚氏脉管中心主任朱成河
名医谈脉管病:目前,我国手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正在蓬勃发展之中,手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由于手术适应证的限制,约有2/3的患者不可能采用手术治疗。另外,有报道动脉重建术5年后的患者通畅率多低于50%;介入治疗后半年,30%——50%的患者发生再狭窄;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后,60%的患者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出现复发。
传承人解读:60%的静脉曲张是由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深静脉高压导致的浅表性静脉曲张,此类患者如单纯追求血管表面平复而盲目采取手术的话,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奚氏清法“三泵加压循环治疗”体系可以修复脉管功能。
九旬老人
坚持运动四十年
在临安青山湖街道庆北街有一位老人,虽然已过耄耋之年,却神采奕奕,活力四射。这位老人叫周行义,坚持运动40余年,竖蜻蜓、玩单杠、跑步、倒走楼梯……周大爷做起来得心应手,而且还成了他的每日必修课。
来到周行义家,他正坐在椅子上听着戏曲,手里转着两个健身球,他把这叫作“十指健心”。在交谈中,我们注意到周大爷的脚上绑着两个沙袋,周大爷说这是他每天的负重。“这两个是我最早开始用的,自己做的,最重了。”周大爷带我们看了这些年他用坏的沙袋,大概有七八对,2公斤的、7公斤的都有。虽然这些沙袋都已经损坏了,但是周大爷依然把它们整齐地摆在箱子里作为纪念。
箱子里还有一堆物件,都是周大爷这些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证书、奖牌还有一些照片。“你看,这些都是我在床头、长城、泰山、日月潭倒立的照片,我去过的最近、最远、最长、最高的地方,我都有纪念。”周大爷自豪地拿着几张照片向我们介绍。“倒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竖蜻蜓”。“竖蜻蜓”需要双手和头形成一个三角支撑身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这个动作,但是92岁的周大爷每天至少四次,每次一首歌的时间,坚持了40多年。
从50多岁开始,周大爷就坚持每天运动,以前住在临安城区时,每天早上起床上下楼梯倒着走,约5个来回,并且爬玲珑山、太庙山、宝塔山,中途再倒立一会儿。今年6月,为了老伴身体疗养,周大爷和老伴搬回横畈老家,虽然环境发生变化,但是依然坚持运动。他花了300元请人在自己后院做了一个单杠,方便每天早上拉伸。
“我自己有一个梦,希望100岁的时候能成为铁人三项的运动员。追梦肯定要运动,不然就倒退了。”为了自己的梦想,周大爷每天在横畈街上跑3.2公里,这也让街上的许多人认识他。周大爷跑步的时候大家都为他加油鼓劲,“周大爷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榜样,他生活有规律,很注重养生,每天都能看到他跑步,有时候有些小孩子也跟着一起跑。”邻居们说,有周大爷带头,他们都鼓励晚辈少宅多动。
“运动是好事,但是过度运动会适得其反。”周大爷深知这个道理,他认为,运动适量就好,绝不多一分,这也是他家人没有阻碍他运动的原因之一。当有人问周大爷有什么长寿秘籍,他笑笑说:“哪有什么长寿秘籍。力所能及,我不放弃,力不从心,我不勉强,安全第一,长期坚持。”
(据今日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