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曾是新四军驻地,红色基因凝练文明新风

如今这里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近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江阴长泾蒲市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个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曾是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

  冬日的村庄,干净整洁,河塘清澈见底,一大早,蒲市里自然村60多岁的老夏和庄上自然村的老何走出家门,在村内活动场地锻炼身体,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在这里,每天25个自然村的25个活动场所从早晨到晚上都会有村民锻炼身体畅谈心声。蒲市村村委工作人员李强对记者说,在创建全国文明村镇过程中,5800名村民每个人都是创建标兵。“绿水蓝天、乡土人情、绿色发展”是蒲市村文明创建工作的宗旨;“生态公园、红色革命、新型农村”是蒲市村文明创建工作的具体体现。

  户户垃圾分类

  以前,不少村民保留了屋里屋外养鸡放鸭、猪仔走动的习惯。两年前开始创建全国文明村,让村干部最头疼的是如何帮助村民改变不卫生的饲养习惯。河东村一户村民一家就饲养了100多只鸡鸭,鸡鸭粪便满地都是,一到夏天臭气熏天,邻居掩鼻而过,意见很大。村党总支副书记蔡宪星耐心地跟这户村民交起了朋友,用了半年的时间做通了村民的工作,并动员周边村民购买这百余只鸡鸭,减少该户村民经济损失,并为其清理棚舍,浇筑混凝土地面,确保场地干净整洁。这户村民被感动了,其他饲养户纷纷主动自愿放弃养殖。

  让世世代代习惯于随手扔垃圾的农民改变习惯,也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蒲市村却做到了家家户户垃圾分类。村里为1300多户村民在门口固定地点安装了分类垃圾桶,一户两桶,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每天由村里的18名环卫工到家家户户收集垃圾并帮助清洗垃圾桶,100多名志愿者每天巡查。一名从常熟来村里服装企业进货的客商,看到村民家前屋后干净整洁的景象,不由惊叹“这是如何做到的”。

  红色基因新实践

  蒲市人将红色基因嵌入创建全国文明乡村中。他们整合原有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红色遗址蒲墅里资源,利用原先的村小校舍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站围绕红色文化教育打造红色书房、革命书场、小兵学堂、村史党史馆、先锋驿站等功能室,充分发挥阵地作用、聚力作用、辐射作用,蒲市村以红色记忆、文化为系脉,正在建设一座新的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纪念馆。通过打造红色村庄,弘扬其红色底蕴,潜移默化地凝聚起村发展建设的“精气神”,形成了人人参与发展的强大合力。

  村党总支书记浦益锋说,我们还原年代氛围、筑牢信仰之基,使村民在红色阵地的体验中,学习先烈英勇事迹,唤醒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并先后与江阴市城乡客运站、江阴市总工会、江阴市农村农业局、河塘中心小学等结对共建。通过建设互促、资源共享、提升共建等举措,共同创建全国文明。

  打造生态家园

  蒲市村通过打造生态家园,改善村民的整体居住环境,依据江南水乡生态特色,加强乡村绿化。尽管是冬天,在蒲市村暨南大道旁,蒲市里自然村村道上,三色堇绚烂夺目,给冰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亮丽。村庄里每户村民住宅的房前屋后都种植着各类花草树木,鲜花次第开放。还有专业团队精心设计了假山、木椅、小桥等景观小品,把以往的环境卫生死角变美变活。

  村民们为让生态更加宜居、乡风更加文明,主动维护村里治安,村里配合综合执法局、警务室、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开展了多项综合治理活动。 (宋超/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