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二泉月·市井

此心安处便是年

  | 许夕春 文 |

  那天晚上,我给老父亲打了个电话:“爸爸,今年因为疫情,提倡就地过年,我和小易(妻子)的工作性质又比较特殊,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全家可能就不能回来陪您和母亲过年了。”电话那头的父亲很平静:“我知道,我天天看新闻,你们一个警察一个护士,现在的防疫压力那么大,说不定就需要你们上一线,我们很好,不用操心,你们安心工作,把孩子照顾好就行了……”

  放下电话,我心绪难平。父母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积病缠身,身体羸弱,因为疫情的原因,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和妻子本来就较往年回去探望的少,平时多亏了哥哥姐姐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我深知父母是多么希望过年的时候能够一家团聚,但现在亦不能够。父亲的深明大义和母亲的通达明理难以抵消我内心的不安!

  春节举家团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细细想来,陪或不能陪父母过年在我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最多参半,父母仿佛也习惯了我们的“回不来”,甚至会主动地说“单位里要是有什么事就不用回来了”,这也许就是父母亲这一代人所独有的品质吧,单位的事永远是最重要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可能是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回不去便回不去吧,每一次的回不去都因为在工作岗位上的默默坚守而显得充实。有那么三次“回不去”的就地过年,印象深刻。

  那一年,我刚刚参军,在新兵连里过第一个春节,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只身在外过年,算是人生的断奶期。眼看着年关将近,因为新兵连生活紧张有序,倒也没觉得怎样。除夕那一晚,新兵连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战友们有说有笑地走进了饭堂。在端起碗筷的那一刻,班里不知道哪一位战友突然小声地呜咽起来,大家先是面面相觑,然后是相互劝慰,再接着思乡的情绪瞬间传染弥漫,一桌人都相互搂着肩低头呜咽,再好的饭菜也没了胃口,我简单地吃了几口,便和几位战友走出饭堂,在营区踱步,遥听营区外传来的爆竹声声,一任清冷的夜风吹拂面庞。现在想来,当时的我已经穿上了绿军装,尽管是新兵蛋子一个,也算是开始为祖国站岗放哨了。

  那一年,我任新兵连连长,春节前夕,老父亲早早地打来电话:“你安心在部队陪战士们过年,不要回来了,孩子们刚刚到部队多不容易啊,想想你当年的样子。”尽管如此,我还是让妻子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我陪战士们过年。春节的几天假期里,我和指导员把连队生活安排得异常丰富紧凑,既有丰盛的伙食,也有各类文娱活动。指导员更像个细心的妈妈,仔细观察战士们的情绪变化,有空便和战士们聊聊天,春节的几天里,干部们轮番替换哨位上的战士,只为让战士们过一个完整而愉快的新年。

  那一年,我离开部队成为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因为接手社区时间不长,对很多情况还不熟悉,春节临近时几乎没什么犹豫,很自然地选择就地过年。我所在的是市中心的派出所,日常工作异常繁忙,平时110接警电话响个不停,唯有年初一这一天接警电话安静了许多,同事们开玩笑地说:“如果天天这样就好了,愿天下无警,就真的平安了。”我利用这个空闲,到自己分管的社区徒步巡逻察看,一走进社区,就有群众打招呼:“许警官,新年好啊,过年没休息啊?”有递根烟的,有往我口袋里塞糖果的,一圈下来,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那一份温暖瞬间将我融化。多好的群众啊,只要我们多付出那么一点点,他们都会知道,都会报之以温暖与关切!

  今年的春节注定不同寻常,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安心就地过年吧,此心安处便是年!我已和几位好友相约,春节期间,该上班就上班,闲时小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莫劝饮酒,权当陪我备勤了。唯愿远方的亲人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