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俏玥 文 |
雨淅淅沥沥,我坐在车里,望着窗外出神。母亲说那天偶尔看到王婆婆小吃居然还在,我竟不可抑制地想去吃童年记忆中的铜锅饼子和油老鼠了。
车开进市区一条逼仄的小巷。翻新过的老小区,高不过三层,充满了亲切的市井气息。
“是这吗?”多年没来,母亲对这儿的记忆有些模糊。
“应该是……看!王婆婆小吃!”我眼尖,儿时天天放学经过,王婆婆小吃的香气早已深入灵魂深处。
我迫不及待地走向小吃摊。一辆斑驳的三轮车上,放着案板、煤炉、铁锅,锅里盛着油,一位头发半白、面容慈祥的老奶奶正在炸铜锅饼。只几分钟,饼子就渐渐饱满起来,两面金黄,真像一面迷你的鼓。
正是下午三点多吃点心时候,走来几个年轻女孩,显然是王婆婆的常客,趁热吃着,毫无在乎此刻的优雅与否。
“王婆婆,没想到您居然还在这里做这个啊?我念小学时天天经过,就常吃您的小吃呢!”我和王婆婆套着近乎,像久别的故人。
“我呀,来了二十几年了。那你现在上高中了吧?”王婆婆温柔地说着。
“她马上就要高考了,突然说想吃你做的饼子了,你说这丫头,越过越馋了。”一旁的母亲说道。
“那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名牌大学,将来有出息。我两个女儿当年幸亏考取大学,一个做老师,一个自己办公司做老板呢。”王婆婆骄傲说道。
“那你早该享福了,干嘛还摆这个摊子,多辛苦啊。”母亲感到不解。
王婆婆说,年轻的时候家里穷。两个女儿还要上学,丈夫又瘫痪住院,实在没办法,就摆起了这个小吃摊。成本低,一口锅,一碗粉就可以摆摊了。好在饼香不怕巷子深,想不到名气越来越大了。“我愿意守着这个小摊子,没想着它赚钱,就是对它有感情了,想当年,一家人就是靠这口锅活下来,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哦。”王婆婆看着眼前的铁锅说道,眼中似乎有了点泪花。
巷子外面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王婆婆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坚守一口锅,只做铜锅饼和油老鼠两样老小吃,从生活所迫到今天的不忍割舍,成为了小城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