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文学

平静与圆融

  | 张朝霞 文 |

  整整一个多月,把王维的104首五律,一个字一个字地啃读并背诵了一遍。真的是咬文嚼字地啃读,小到弄懂每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中到从写作的角度分析每一句的词法、句法,大到领悟整首诗的章法、内涵和意境。真乃“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从来没发现读诗竟如此地费时伤神,怪不得施蛰存先生说他写《唐诗百话》花了整整八年时间。

  读完不禁感叹,王维的诗是如此平静、如此闲淡、如此朴素,如此通透,还真的只有中年人才能读得进去和读得懂。少年尽管能摇头晃脑地背诵,但断然是不能理解的;青年也许会有一些仰慕,但仅此而已;唯有中年人,历经世事沧桑后,方知“此夜任孤棹”“心与广川闲”是多么可贵和难得,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向往。

  细数他的五律,无论是送别诗、酬和诗还是田园诗,似乎总能感觉到诗后有作者一双平静的眼睛在凝视,景也平静,人也平静,情也平静,平静的叙述,理性的克制,然后不动声色地把自己融进去。

  他喜欢归家,在他的诗里,反复出现“独向白云归”“寂寞掩柴扉”“荆扉乘昼关”“归来且闭关”这样的句子。也许在家,才能“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看临水的“青菰”,看翻飞的“白鸟”,做那个平静、自由的我。我联想到了自己,年轻时,一有时间我就想往外跑,呼朋唤友,游山玩水。而现在一有时间,反而更喜欢“归来且闭关”,待在自己的小屋,喝茶、看书、赏花,整些小爱好。平静地享受这难得的平静和孤独,就像傅雷所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在归家闭关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英缤纷的心灵世界。回归,这也许是一些中年人的领悟和选择吧。

  他不喜欢做官,却依然平静地做着官。他说“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怀橘”的典故。六岁的陆绩,去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陆绩告辞拜别的时候,怀里藏的三个橘子掉在了地上,袁术就问他为什么。陆绩回答说想拿回去给母亲吃,后来就用“怀橘”表示孝敬父母。王维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做官是为了奉养母亲,是为了生活,所以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也许年轻人的不喜欢,会旗帜鲜明地表达和实施;而中年人的不喜欢,就不一定要激烈地旗帜鲜明地反对,他更需要面对现实,他需要有责任感地活着,所以他会在承担应有责任的基础上,再去追求自由,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他还喜欢劝人做个好官,教化百姓,做出一番政绩。

  他喜欢随性,“兴来每独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偶然值林叟,谈笑无归期”,就这样任性,自由自在,毫无累牵。

  他喜欢坐禅,也许粗粝的生活让人产生了很多沧桑感、矛盾感、无力感,就试图去平衡,去给人生减压,去思索人生的意义,那就去参禅吧,“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去参透人生的意义,去让人生变得简单,去寻找平静的力量。参悟到了一点什么,那是多么的幸福啊,“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从王维的诗里,我读到了中年人的平和、不纠结,读到了岁月给予中年人的平和和圆融的观照。放下执着,不要太纠结,平静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