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阅读行动好书漂流仪式现在开始!”钱桥中心小学前不久的一次升旗仪式上,教务处主任朱莉宣布新一轮好书漂流活动开始。全校学生迫不及待地转身,将自己刚读完的共读书目在各年级班与班之间有序传递,全校学生的第8轮“21天阅读行动”就此开始。
书在班级之间“漂流”起来
自去年9月正式开展“21天阅读行动”以来,钱桥中心小学的学生已完成了7本图书的共读。校长秦伟表示,心理学中有一条“21天定律”,一个人经过21天重复做某件事便会形成习惯,他希望借助多个“21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书为何要在年级之间“漂流”?对此,朱莉解释:“1本好书、年级共享、3周坚持、终身受益。”学校语文组针对各年级不同教材与阅读能力设计了不同书单,每个班级一学年只需统一购买一本书。每轮21天阅读结束后,学校会在升旗仪式的结尾举办好书漂流仪式。
记者了解到,“21天阅读行动”以及“好书漂流仪式”会在钱桥中心小学一直开展下去,一年级学生经过6年能人均阅读图书近百本。其中包括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书目,也包括需要努力“啃”下来的书籍,阅读兴趣与能力也在消化每一本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阅读、表达、交流等多方面能力齐提升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积累、善思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语文组专门设计了阅读卡,包括摘抄好词好句、撰写人物评价、画情节导图等,希望学生以此做好巩固和积累。”副校长张怡向记者展示了班级部分学生的阅读卡,从中能看到他们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理解。部分有心的同学还购买了相册收集卡片,他们计划每年更换一本相册,“一年一本装得满满当当的相册,六年就有六本,以后翻起来会很有成就感!”学生须圣涵说。对于学生这一举动,张怡也很赞同。她认为,学生在不同时期阅读一本书所产生的感悟是不同的,他们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时期再翻看这些阅读卡,就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与阅读行动相匹配的一系列活动都落实到了学校的日常中,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课前5分钟,老师会让两三名学生上台进行阅读交流。“学生不仅要学会精心阅读,还要有站在台前的勇气。自我表达与互动交流是未来处事的必备技能,需从小培养。”朱莉表示,她最开始会采用录音的方式记录下学生阅读分享的过程,如今则转变为录制视频。“我打算把学生的分享视频刻成光盘,每一次阅读分享都能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是一份宝贵财富。”
一场阅读行动影响一个家庭
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一个家庭共同努力,而钱桥中心小学的学生则成了带动家庭阅读氛围的“主力”。“妈妈,你知道地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庄雅焱回家后发问道。妈妈认为孩子在跟自己开玩笑,便不假思索地回应:“盘古开天辟地。”没想到,刚看完《万物简史》的庄雅焱自信满满,觉得这一回答“很幼稚”,有模有样地讲解起了地球的由来。“本来孩子读的都是故事书、童话书等情节丰富的图书,这次看的《万物简史》是科普类书籍,内容相对枯燥,孩子原来并不感兴趣。”庄雅焱妈妈说,读书期间,语文老师举行了阅读交流会,让学生进行概括讲解和自我感受的交流,展开自行讲解评优,孩子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不少家长在21天阅读行动开始后都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四年级学生练嘉译不仅爱上了阅读,还提升了原先较弱的表达能力。在阅读评价表上,记者看到了半年多来练嘉译逐渐进步的阅读分享成绩。他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缺乏自信,表达能力不出众,每次阅读分享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大考。“现在的练嘉译会主动分享了,这是很大的突破。看到他变得自信和大方,我们也更感谢学校精心组织的一系列阅读活动。”
半年多的阅读行动,不仅孩子在思考,家长也加入了共读行列,对于如何阅读有了自己的见解。“思维导图是对一本书最好的总结方式,但对孩子来说要求较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从章节的思维导图开始,慢慢拓展到整本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庄雅焱妈妈认为语文学习的重点还是在阅读,阅读理解到位了才能下笔如有神。(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