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二泉月·心情

我们都有一颗诗词心

  | 黄玉梅 文 |

  我的办公室窗外正对着一棵紫薇树。那年,紫薇花开得特别好,一枝枝挤挤挨挨怒放着,像天上的云霞倾泻在枝头,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地炫美,引得蜜蜂嗡嗡地欢唱,像极了那一年的心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乎每个女孩子都疯狂地迷上了琼瑶,我也创下了通宵达旦看完三篇小说的记录。爱上琼瑶小说的同时,也迷上了文中的古典诗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些唯美清丽的词章,高挂在青春岁月的枝头,晶莹闪烁、摇曳生辉;也像一帘幽梦,蕴含着许多的憧憬与美好。

  特别羡慕那些以诗词为心的女主角。于是,晨起,睡前,我一首首地诵记那些千古佳句,从温庭筠的“阅尽千帆皆不是”到韦庄的“画船听雨眠”,从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到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用录音机录下来,一首首反复倾听。

  紫薇花开得正好,他来了。不够高,也不够帅,却带着浓浓的书卷气,会写这样的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就是我心仪的那个诗词为心的女孩子”。设计院的青年大都本科毕业,担任着工程设计师,是众多知性美女追逐的对象。他听了我的那盘诗词录音,眼睛里尽是羡慕和崇拜,“怎么像中央台的播音员啊?这些诗词真美!”(其实哪有那么好,估计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我有些骄傲地微笑着。他说,我像窗外的紫薇花,那么灿烂阳光又那样诗情画意,是他心中的唯一。那年他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宋词鉴赏辞典》,至今还在我们的书房里,我依然时常拿起来品读。

  女儿盈盈在我们的诗词浸润中长大,小小年纪就会背许多诗词,是大学里的诗词达人,研究生学院的宣传部长。盈盈与热爱诗词的研究生同学向前相恋了。向前第一次到我们家,双手递上的第一份礼物,是他自己制作的一本《我们的故事》影集,每一页上贴着盈盈的照片,并用诗词写着每一个印象,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山南听琴音,山北采雪莲;愿得诗词心,盈盈一水间……”间或也有盈盈写的和诗。尤其是向前同学的译著《30秒探索天文学》出版之前,盈盈写的半文言文诗词读后感,向前说,简直把他惊艳到了,对盈盈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本影集,记录着他们在诗词世界里的你来我往,见证着一份至真至纯的爱情。我们被这个家乡是河南农村的小伙感动到了,心生满满的欢喜。2018年春天,他们的合著《30秒探索古罗马》正式出版,在全国最大的图书大厦西单图书大厦一楼核心区域展示销售。那年金秋,我们为他们在太湖饭店举办了隆重热烈的婚礼。后来一家四口出去郊游,盈盈说起牛希济《生查子》中的“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向前不假思索地接道,“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盈盈诧异地问:“这么小众的词,你怎么也知道?”“是我小时候,妈妈教我的。”向前说。他母亲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却也热爱诗词,散文、通讯也登上了县刊。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哦。

  我因为工作原因,在全市开了四十多场文化分享会,内容涉及好家风、青少年家庭教育、阅读与写作,但发现最受听众欢迎的内容是“品味经典,爱上诗词”。诗词正走进我们的千家万户,受到愈来愈多听众的喜爱。我们还建了“馨语梅香,文化有约”的大群,每天早晨,都有几名朗诵高手朗读着经典诗词,我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倾听诗词……诗词是中华民族最璀璨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