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二泉月·市井

话牛

  | 蒋玉华 文 |

  在历史长河中,牛是人们的忠实朋友,尤其在先人们的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马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战略物资,而牛则是农耕社会的重要生产工具。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历代都有爱牛护牛的传统。在古代,牛不可随便杀,并没有《水浒传》中英雄好汉动不动切上两斤牛肉,然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潇洒,随便吃牛肉是要受到当时刑律严处的。

  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记得孩童时,生产队有两头牛,队里100亩田地的翻、耕、犁等,全是靠两头老牛来劳作。回头想想,全队十几户人家四五十口人,一年的口粮确实是离不开老牛的辛勤耕作,对牛的感情是抹不去的。

  与牛相处久了,就感到牛很通人性。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前,有那么好几年,爷爷、奶奶负责队里养牛、护牛、管牛事务。初始跟着爷爷或奶奶来到牛棚,老牛总是怒目圆睁,吭吭哞哞扬起牛角,似乎要把我顶出牛棚,站着离牛远远的我很是害怕。爷爷或奶奶总是提醒我不要去惹老牛不开心,还说与老牛相处久了就不会这样的。果真如此,一段时间后,与老牛熟了,每当老牛看到我,就会摇起尾巴,特别在外放牛时,只要拍拍牛角,老牛就会把头低下,我把双脚踩在两牛角上,老牛先是把头抬起,最后老牛稍一用力往上一挺,我就能顺势滑向牛背中间。

  每当我稳稳地坐在牛背中间时,感到特别惬意,第一时间就会从书包中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人书看起来,有时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如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不知不觉思想的野马就会随着书中情节奔驰到外面的世界,以致老牛吃到农户种植的蔬菜浑然不知,导致爷爷或奶奶不知多少次向人家打招呼请人家原谅。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渐渐滋生长大后到外面看一看的想法,闯一闯、搏一搏的念头就产生在牛背上,这一念头指引我读完小学、初中、高中直至走进军营、走进机关。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正在变成现实,老牛耕作已留在记忆深处了,但牛还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造福着我们。牛奶、牛肉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杯牛奶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强壮,营养学家提出人一辈子都不能断奶,而牛肉在日常的膳食结构中具有重要位置,北有黄牛、南有水牛,滋味各不相同,每当春节等重要节日来临时,我总得要吃上几次家乡二呆子牛肉,吃的是乡情,更是文化,牛并没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