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悟 文 |
“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之维艰。”此语出自《朱子家训》。我想不识字的岳母肯定没读过,可她一言一行,时时践行此语,且常常有过之而无不及。
岳母出生于水网密布的江南宜兴乡下,家里弟妹五人,她为长。当时刚解放,农村开始成立合作社,为了养家,未上学就作为劳力,里里外外啥都干。后来与岳父结婚,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了五个孩子,粮食不够吃,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让她吃了上顿烦下顿,天天精打细算不让孩子饿着。因此,粮食在她心里永远比天大。
现在的人,通过美团、饿了么平台,手机点一下,饭菜送到嘴边。想象不到粮食在岳母那代人心中的珍贵。我不止一次看到岳母洗碗,把碗里一粒米饭,顺手捏到嘴里的情景。若是盛稀饭的碗,稠稠的粥汤粘在碗边,会用手指绕一圈,刮一下,放在嘴里吮吮,再洗。洗喝啤酒的杯子,看杯底一点剩的,晃晃,拿起就喝掉。人能吃的,人吃;人不能吃,给鸡鸭吃。她的人生中,没有“浪费”两个字。
按理,随着改革开放和岳父创业办厂,在村子里也算富裕人家,可岳母的生活习惯从没有“富裕”过。
去年九月,岳母驾鹤西去。爱人姊妹几个整理她的柜子,居然翻出十几条新毛巾。平常看她毛巾破旧,女儿拿来新的,她舍不得用,存放在那里。存多了,她自己忘了,女儿也忘了,就这样新毛巾十几条,旧毛巾还没换。
岳母住医院近一年,卫生纸、餐巾纸用量比较大。每次用,岳母会看着你,该用半张的,绝不许用一张;能用两次的,绝不允许用一次。扶她在走廊里走走,经常看到她手里捏着叠得整整齐齐的餐巾纸,有的是用过觉得还能用的,有的是用了一半留下来的,她总要叠叠好,或拿在手上,或放进口袋,或塞在枕头下。
小辈们很有“意见”,多次对她说不卫生,有时偷偷把觉得不能再用的扔掉,被她发现,会发火,有时还骂人。一次在医院,扶她上卫生间,顺手抓了一把卫生纸给她,她坐下来,朝我翻了个白眼,抽了两张还给我。当时,我心里嘀咕,擦不干净咋办,但没敢吱声。
还有放东西,任何时候,都得叠整齐,不能乱放。就是在医院,她的衣服,必须叠好,放在她要放的地方。一次,她脱下的外套,我拿了折好放在床上,她躺下一直用手在指,嘴里说什么,我听不清。后来,爱人过来,拿过外套,重新叠好,放在她脚头,并掖在被子下,她才满意。
岳母严于律己的另一面,是对子女的无私大方,这大概是天下母亲的共性。记得我与爱人谈对象时,放暑假爱人回家迟了,她乘车到南京去寻找。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不敢想象她是如何到的南京。后来,我与爱人结婚,两次买房她都全力支持。特别在无锡购房,由于经济原因,本想买小一点的,她与岳父来看房,相中一个较大的,在当时需一笔非常可观的巨款。她当场与岳父说,就这个好。房款也是她与岳父先帮助筹的。
始终想把女儿嫁给当地人,让女儿时刻不离开她的视线,对我这个南京的“浑小子”,岳母开始是非常不愿意的。因此,我给她老人家带来过焦虑不安,虽然现在一切过去了,每想到这些,觉得特别愧疚。
俗话说,惜福有福。岳母勤俭勤劳一生,珍惜一粥一饭一生,然而天不假年,八十终成为岳母没跨过的坎。让我这个曾经不“肖”的女婿,不得不接受“子欲孝而亲不在”悲伤。
所以,世上什么都能等,唯有尽孝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