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不知何时,课间跳绳、跳房子、踢毽子、打弹珠等儿童游戏在校园内消失了,不少学校课间10分钟鸦雀无声。记者调查发现,“课间圈养”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不少学校以强调纪律为名,想方设法让好动的小学生安静下来,美其名曰“文明休息”。课间10分钟只允许喝水和上厕所,下楼成奢望。在海口某小学,学校要求老师上完课后不得马上离开教室,下一节课的任课老师须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实现“无缝对接”,以便让“老师的管理”延伸到课间。同时,每个楼层还安排值日老师,课间在楼道内巡查。 (来源:半月谈)
网友评论
@梁沐心:好真实的内容,孩子在校现在就是这样子的。
@飞光:感觉现在的孩子,一方面受到内卷的教育压力,一方面又要被收敛天性。文明其精神可能会做到,但野蛮其体魄可就缺失了。孩子都不像孩子了,可怜得很。
@半岛飞帅:家长心心念念的“把十分钟还给孩子”,出了点事就“全都是学校的责任”,此情况下,学校只能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Charlemagne:因噎废食不可取!
@阿水:无端约束产生不了创新。
@劲:怀念起小时候大课间玩弹珠的时光……
@云汉:教育应该深一步改革,课间休息的时间应该延长些,学校可以设计一些短时间的多样化户外活动来当作课间休息,老师和学生一起放松地玩。
小编说两句
把孩子们“圈养”起来,一是担心哪怕就10分钟,学生也可能玩野了收不回心,影响后面的课程,一是学校的安全责任“压力山大”,学生磕了碰了担不起……将孩子管束住,不涉险便可“零”过失,因噎废食的举措,透着卑微委屈的无奈。但课间10分钟,“野”点又何妨?为此,社会完善法律法规,学校做好安全保障,家长不过度计较,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德智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