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佳芳 文 |
对于业已消逝的过往,每个人心底自有一番百感交集。与普通人面对世事变迁徒有无奈与嗟叹不同,小说家独有一种再造能力,可以跨越年代的阻碍,将时光与情绪、人物与事件纷纷拆解、分析、重构,在作品中再造起一个个崭新世界。
初读路内,从小说《慈悲》开始,小镇、太湖岸、大型国有工厂、改制热、下岗潮、富庶江南底色下的平民生活,似一曲工业时代的深情挽歌。苏州与无锡地缘上的相近,令每一段前尘往事的“回忆杀”都能无缝对接,掩卷,便是相见恨晚的惊艳。
2020年的开篇,在路内新作《雾行者》的伴随下,度过了最漫长的春天,其后断断续续间再度回味,不觉已跨越了四季。仿佛不如此费时,便无以珍重这573页厚厚的精装文本,以及,其中跨度整整20载的时间线。这真是一段难忘的时光!
从1998到2008,《雾行者》以跳跃的故事线索贯穿了主人公周劭和端木云的整个青春,他们两人分别来自上海和安徽,就读于同一所三流大学,不同的省份、相似的平民身份,却多多少少与“文学青年”的梦想沾着边:周劭曾经有过一个诗人女友,后来不告而别;端木云的小说在刊物发表过,还印刷过不正规的出版物。生活的窘迫与残酷在他们大学毕业后进一步真相毕露,当作为孤单个体被抛向社会之后,不出意外地迎面就是“暴击”:他们在保健品店为卖假药的推波助澜,终于闹出人命受到牵连,只得落荒而逃。几经周折,两人得以在一家台资企业谋到了生计,担任派驻到外地的仓库管理员,于是,苏浙皖三省交接处的偏远地界上,“铁井镇”这个太湖岸边迷雾重重的工业小镇,在各路外乡青年晦涩而寂寞的打工生涯中,展开了锦绣江南的另一面。
对于大时代的宏伟布局而言,这只是一小拨人的激荡青春,是时代洪流下的冰山一角。风起云涌中,时间的巨大齿轮一圈圈碾过,在一代人心灵之上啮出伤痕累累,每一个小人物裹挟其中,人生多舛、命运成谜、不由自主、前途莫测。
这是一本容量巨大的年代回忆录,全书设置了五个独立章节,其中《逆戟鲸》一章呼应端木云的小说《逆戟鲸那时还年轻》而展开;《人山人海》则是以端木云的创作文本,以自述的形式为所有故事补充了一处旁观者视角,有意无意中,让某些往事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这种枝节横生、前后穿插、互为关联的小说结构,评论家将之称为“复调”。我亦是爱极了这种“书中之书”的设置,计中计、环中环、案中案,在非单一的叙事维度中,虚实交错,让人不断去解密梦境究竟到了第几层,并乐此不疲。
阅读本书的过程,仿佛走入移步易景的江南园林,身为苏州人的路内,想必很了解苏州园林的造园精髓,虽方寸有限,却玄机处处。空间腾挪、时间错落,小说中的地理坐标,并未局限于作家熟悉的江南,而是豪迈地横跨了全国二十余个省市,以有限换无限,这是源自苏州人底子里的细致与工巧。
路内在小说中设置了一个场景:周劭与初恋女友、潜入工厂卧底的女记者辛未来久别重逢,在身份暴露后的逃亡路上,“两个人走在雾中,头发被雾气沾湿”,交谈中化解了十年阔别的芥蒂,波折又荒唐、坚定又迷惘。人生原来就是如此,个体孤独、理想缥缈,再和一些人一些事不断相遇。有缘同行,缘尽话别:一些人永远停留在了过去,一些人在迷雾中继续前行……
作者通过作品呼唤同路人,读者在阅读中找到同类,长久追随,感受共鸣,无意间便获得某种程度的治愈。这终究是一个告别的年代,少年情怀是诗、青春意气为憾,所幸,时间退场,回忆留存。与《雾行者》同行的日子,一页一夜,目光和呼吸一同在字里行间游走,与其说是一种消磨,不如说是一种巨大的怀念与期许。
《雾行者》,路内 著,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1月出版,定价: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