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南频 文 |
车往宜兴茭渎的途中,我充满了想象:老街,古桥,磨溜得几乎打滑的青石板街道。七歪八斜的古老窗棂门板散发朽木味道,桥沿石缝长满厚实青苔,垂挂下莫名草木,石板上雕刻的吉祥图案有暗淡光泽……
热情的茭渎村主任徐骏告诉我老街的前世今生。
这条老街长达五百多米,街道是青石板铺成的。石板下便是下水道通往河流,两旁连体的房屋错落有致,各自开设了店铺。老街头南头北,且因有两条各长八百来米的小河延伸至外河,方便了水运来往。渎上农产品丰饶,溪地湿润,尤以百合萝卜及蔬菜出名。旧时,老街有齐全的生活供养物品,南北商货,绸布细匹,匠作小吃,街上应有尽有。因此一年四季,水码头你来我往如赶集一般。南至官渎北至洋溪的乡民无不往来,当然亦有学堂邮站,俨然成为富庶繁华一方。
见证过历史的是老街上的那座古桥。一座并不壮观亦无气势的小石拱桥。全长仅为14. 7米的石桥却身世不凡。传说此桥为明代乡绅所建,它距今已有500多年。虽历经风雨沧桑,依然亭亭玉立风姿绰约。那些青石、阳山石、花岗石混砌的桥身平整如初。桥下的拱券内明代桥铭石依然留存。平凡的小桥几百年来承受着百姓的过往,带给了无数农家富足安康。2003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又将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为幸事哉。
2012年,政府投资,全面恢复整修茭渎老街,水电重排,河岸新筑,房舍出新修缮,将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残破景象浓墨重彩换了新妆。如今,整条老街呈徽式江南风格,白墙黑瓦,花窗格棂。街道铺了新砖,沿河小道平整美观,四时花草树木成为沿河花圃的新宠。湾里、河北、河南、河东、南里家、北里家、双桥七个自然村合并成了茭渎大村,面积达2.5平方公里。优美的渎区环境和温润的江南气候使此宝地风生水起,成为宜居宜家宜人的富饶之乡。
我似乎对于老街有种特殊的情结,从踏上那片土地后会时不时抽空去老街上走一走,看一看牌楼,看一看古桥,静思之中总会有新的启迪。站在街口看去,这条狭长的老街如一本厚厚的书,待你一页页翻开认真地去读,便会满目清新从心底流出真正的喜爱。
美哉,茭渎,让人羡慕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