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看无锡

2000元买的“玉玺”转手能卖150万元?

网上诈骗团伙对老年人精准设套

  本报讯 日前经惠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忽悠老年人的许某某因犯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十二年,并处罚金6万元。还有3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今年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到三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3万元到1万元不等。

  今年3月,市民小玲去探望外公,发现外公家有40多个纪念“玉玺”和一些奇怪的纪念币。一问之下,这些“玉玺”每个购价要数千元,小玲意识到外公可能被骗了,随即报警。原来,小玲的外公胡老伯平时爱好收藏,事发前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张老板,要筹建一个展览馆,愿意以每个100万元的价格收购胡老伯手上的3个纪念“玉玺”。胡老伯听了大喜过望,张老板又问他手上有没有一款“澳门回归20周年玉玺”,称如果有的话愿以150万元收购,要胡老伯注意收集。

  没多久一个推销电话打来,对方说有很多款式的纪念“玉玺”,其中正包括胡老伯需要的“澳门回归20周年玉玺”。胡老伯顿时上了心,经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同意以2000元成交。可胡老伯收到“玉玺”后,张老板就热情全无,胡老伯多次联系对方始终没有结果。

  接警后,警方经过调查在河北邯郸一出租屋内抓获了许某某等4人,并在徐某电脑里查获了1300余条收藏爱好者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许某某是这伙人的头目,他负责租赁房屋,为其余几人提供“话单”。其他几人都是许某某的同乡,平时负责分角色打电话实施诈骗。

  据审查,该团伙的诈骗套路就是三个电话:第一个电话冒充北京某国际拍卖行的员工,询问老年人手中有何收藏品,表示可以登记下来帮忙拍卖;第二个电话冒充收藏家、大老板,假意要买老年人手上的收藏品,并询问有没有某款纪念“玉玺”,声称要高价收购;第三个电话则自称“玉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老年人推销名为“纪念玉玺”的劣质工艺品。许某某作为组织者,能拿到诈骗所得收入的60%-65%,手下成员则按在诈骗中扮演的角色分成5%-20%。

  许某某一伙所卖的“玉玺”,经鉴定是拼合软玉或大理石,市场价值不高,但都以数千元乃至上万元卖给老年人。利用话术,不到一年许某某等人共诈骗70余人,诈骗金额达65万余元。检察官发现,受害人多在60岁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年龄超过80岁。(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