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抓住新风口,盘活非遗

  部分有故事、有内涵的非遗,保护传承氛围大好,成绩也有目共睹。但更多的非遗项目传承后继乏人,无人会教、无人想学的严峻现实,带给我们强烈的紧迫感。

  传统的收藏或陈列,固然能起到保护非遗的作用,但无法盘活、释放非遗蕴含的内在魅力。

  非遗保护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更离不开群众土壤。有了滋养的土壤,才能让非遗项目活起来。光靠少数的非遗传承人,始终影响有限,唯有人人都成为非遗的见证者、传承者和实践者,非遗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不少非遗传承人年岁已高,鼓励和支持培养青年传承人,让年轻人了解并爱上非遗,已经迫在眉睫。时代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非遗文化虽然面临快节奏文化产业的强烈冲击,但也赶上了重塑活力的重大风口。

  我们无力留住时光,却能延续非遗生命。非遗传承的前提是被广泛传播,短视频、VR、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极大地降低文化交流门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近年,以央视带头,各地跟进的《非遗公开课》《国家宝藏》类节目,进行了尝试。遵循年轻人的话语体系,有针对性地制作新媒体产品,唤醒、激活非遗,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听说”到“熟悉”再到“亲近”非遗。

  当然,这不是赶鸭子上架,让非遗传承人都去当“网红”,而是借鉴“网红”的“社交技巧”,向外界传达非遗之美,在作品中传递非遗项目的精神和本质,在宣传中传播非遗项目的故事和内涵。只要找到合适的表现形式、传播载体,非遗一样能获得年轻人喜爱,让他们乐于传承非遗、讲述新故事。(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