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用心育英才,家国情怀深

读汪春劼主编《父辈的岁月:零零后口述家史》

  | 胡付照 文 |

  辛丑年大雪节气后,收到汪春劼兄主编的《父辈的岁月:零零后口述家史》大作,在心底暗暗钦佩之念下,打开了这部由江南大学36位零零后学子用心书写的文字。

  春劼兄是六零后,我是七零后,早年我来江南大学,那时的我在单身汉时就与君相识,听着他的皖南乡音,倍感同乡之情的温暖,他沉稳的人格中有着兄长般的坚韧与执著。此部大作,就是他潜心育人、心怀大爱的智慧结晶——没有汪老师的发现、选编、润色与心血付出,我们无缘与这些真诚而努力的零零后遇见。更无从了解每一位大家庭的故事,无法感悟到他们家庭的文化与传承。

  我的儿子也是零零后,在他成长过程中,他也曾多次问过我家族的人与事,虽然我也能说出一二,但更为细致的也不能说出。我未曾如书中的作者这样,认真地坐下来,像阅读一本书一样,郑重其事地与长辈面对面,回忆人生。如今先人已逝,往事随风,无法再详尽述说。我想我儿子一定会喜欢看这本书的。这些“孤独的”零零后,与我那个时代完全不同,他们的孤独和困惑,我们有时真的很难理解。

  记得从2006年起,我所在的商学院派我指导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后来一直持续到2015年,我与学院的书记、辅导员老师们先后带了近十支队伍到祖国的多个地方实践。在这期间,还有江大的硕士生毕业去了其他高校,邀请我一起带队进行实践活动。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1年,我去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麻江县,当时有位在商学院就读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赵华美同学,她是畲族第一个考上211高校的学生,我们去了她的家、她曾经就读的学校。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个由爱心人士捐赠的教学楼上,挂着她身穿彩衣的巨幅照片,原来她是家乡学子们的“明星”和标杆。回到无锡后,我还写了一篇小文:《每个学生都不简单》发表在江南大学报上。此行对我的课堂教学及与学生交往产生了深刻影响。因为,在江大的课堂上,她很难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各方面极为优秀的学生,但她能坐在江大的教室里,我们就应该用心育之,做他们成长路上的有缘人。

  时光如流水,我在教室里面对的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眸,已经从八零后变成了零零后。想起证严法师的话:“佛前的灯你不用刻意去点,最重要的是,心中的灯要点亮。我不会想将来会怎样,我只是认真在当下……有人在我的面前需要帮助,我们要好好地把握这个时候,你这个时间把它放弃了,你想要再去帮助人,也已经来不及了。”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注定在他人人生成长中有所影响的人,我心有戚戚焉。

  汪老师在书中前言中说:“人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时代,每个生命轨迹都有时代的烙印。再平凡的个体,也是历史洪流的参与者和书写者……这次作业,既让零零后追寻祖辈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轨迹,见证普通中国人的苦难与荣耀,用心记述平凡的沧桑,同时也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亲人,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增进他们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家庭的尊重。”读到此处,内心共鸣!我今年给本科生教学《商业伦理》新课,第一次作业就布置了采访职场中的人,当面临伦理两难选择时,他是如何做的?因疫情原因不便走访,有不少同学就选择采访自己的妈妈、爸爸。看着同学们交来的作业,他们用心的书写,我也常常感慨,因为作业,孩子感知到父母工作之不易,职场伦理选择之难,而让他们问心无愧的,不就是他们父母一代代承传的家训吗?

  36位作者书写的大作中,大多选取的是“三代”人的故事,有太爷爷、太奶奶、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等等。每个同学笔下的家庭的故事也各不相同。秉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每位学生书写的家庭故事都是真实而鲜活的,从这部书中,也能了解如今缘聚在太湖之滨的江南大学学子的果敢、担当与才情。

  让我们一起祝福零零后吧,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责任、智慧、创造与担当。

  《父辈的岁月:零零后口述家史》,汪春劼 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