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永基 文 |
庆鸣嘱我作序的时候告诉我,这已经是他的第6本文集了。
这让我很惊奇,也很惊喜,便自然回想起了与他第一次接触的情景。
那该是10多年之前的事情了。是由一位文友介绍来的,说是建筑系统的一位干部,爱好文学,很希望能够接触文学界。
当时的庆鸣很年轻,谦虚得还带点腼腆,几乎都是我那位文友代他说话。待坐下来聊起文学话题,眼神就有光彩显现出来,虽然仍然不多说话,但神情的反应都是对路的。特别是说到文学风格技巧方面一些微妙之处,反应还相当灵敏。这就让我感觉到,此人有文学禀赋,只要努力,该有所成。
没有料到,就在那之后不久,不仅报刊上时见庆鸣有作品发表,许多的文学活动,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那样子既活跃又虔诚,纯然一副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世上的事情,只要全身心投入了,必定会有与之对应的效果,文学也是这样,庆鸣该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了。
庆鸣的这本集子有5个小辑,分别为“岁月片羽”“四季风物”“对酒当歌”“域外走笔”“人物素描”,共90篇文章。
阅读过后,忽然生出一个念头。这念头无关文章的专业技巧,而是带点超然地想到了文学到底有些什么确切的意义,贴实地说,于庆鸣到底意味着什么。
仅就这90篇文章(不包含前5本我未曾拜读的集子),就能感觉到,几乎全方位呈现了庆鸣这些年来的所历所闻所思所想,也就是他整个的生活状态和身心沉浸。
记得前几年,我曾经给过他一个建议(文学上的建议往往是不堪的),大意是让他为文时能够注意“求异”。他或许听进去了,或许没有听进去,更大的可能是听进去了之后觉得还是该按原有的路子走。
现在看来,他是对的,至少于他而言是对的。因为,在这些文章里,我看到了庆鸣的舒展——思想的、情感的、识见的。而许多蕴育内心的情愫终于能够借以畅发,这舒展就是由衷欢愉的了。
譬如以“木质牙签”表达对父爱的感恩;以共唱“红梅赞”表达对母亲的敬重;历数留芳声巷种种往事来表达深衷的乡愁;“素描”些人物来表达认知的视角。即便说些“姜丝”“药酒”之类的事,也能表达自己一些颇为得意的“独见”。而在土耳其卡帕多奇亚的游记标题《我乘上热气球啦》,纯然就是孩童般的欢呼了。
关于文学艺术的本源,有一个相对的共识,那就是“吭育吭育”说。意思是:文学艺术的发端来自于人类生活劳动时自然畅发的声响。这声响无论欢快还是哀怨,于精神和心理都是一种慰藉,有着本质意义上的美感。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
庆鸣的这些文章,尤其是他在专心从事文学写作后的状态——在我感觉里,与10多年前相比,无论生理外貌还是精神气质,似乎都更有生气,更有活力——无疑印证了这一说法。
鉴于这些认识,我觉得庆鸣还是该继续按他既有的路子走下去。文学虽然有“共享”的属性,但第一要义还是个人的情思抒发。悟得了这点,也就悟得了文学的真谛,进而确定走什么路子都是不会有错的。
就这么看这本文集,我想,除了文学的意味,或许还能予人更多的启迪。
《凌霄花开》,杨庆鸣 著,南方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定价: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