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对地域文化的守望与书写

读刘加云长篇小说《一街两城》

  | 张凯 文 |

  刘加云生长在齐鲁这片土地上,家乡在日照两城地区。他对两城悠久文化和历史遗存有着长期的积累,于积久的笔耕中一路走来,守望故乡的那方热土,力求把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地域文化弘扬传播出去,于是便有了这部厚重而具有深刻立意的《一街两城》。

  小说开篇即点明一街分两城的奇观:“南北朝时期设梁乡县,到金朝二十四年,朝廷突发奇想,在县城大街中段立了界碑,界碑南为琅琊,界碑北为密州,硬生生分成两座城。”这件事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也是“两城”这个名字的由来。作者将界碑为创作隐线,通过界碑在历史风云中被反复推倒或立起,牢牢把握住变幻莫测的百年历史变迁进程,描绘了位于界碑两边的南城王家、北城姜家两大家族在社会变革中的兴衰。

  在这部作品中,界碑被作者赋予了深层次内涵和特殊地位,多次在书中出现,包括秦御史的后人在界牌立了“进士第”牌坊,姜、王两家族推倒前家牌坊立自己的牌坊光耀门庭,共产党人王璐方在界碑三战三捷等等。可以说,界碑见证了两城地区的百年沧桑巨变、民众生存图景、家族兴衰以及人性的真善美丑。特别是在小说结尾处,改革开放后,这处界碑最终改建成了人民广场,其中隐喻团结、融合,还隐喻一切最终回归于人民。

  对刘加云来说,真实开掘两城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艺术地呈现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和红色精神,突出“人民至上”的主题意旨,是创作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或直接动因。可以说,刘加云的叙事案例始终没有远离普通民众的生存图景及精神世界,诸如在两城爆发震惊全国的真实案例“日照暴动”,安哲、安杰、陈雨田、张守东、尚近影等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王里道、王璐方等人的成长过程及革命履历,周国乾带领两城人民脱贫致富的奋斗过程等等。特别是刘加云以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抗日战争为依据,书写文化抗战故事,其间蕴含着我们民族共同走过的苦难与抗争,这自然会引发关于抗战中用文化铸就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思索。

  透过刘加云精炼、流畅的文字,读者可以得知,两城地域的真正灵魂,就是百年来,当地人民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所不懈创造出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及其红色寓意。作家笔下的两城历史文脉以及人文掌故,不是冰冷的、僵硬的。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国家一级文物高柄镂空蛋壳黑陶杯的横空出世,以安雪梅、王在川为代表的藏宝、护宝、献宝的传奇经历,会震撼读者,这对于人们认识两城地域的优秀文化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无论是保护国宝的安雪梅、王在川,还是拒绝接受日本教材的王在田,或是壮烈牺牲的尚近影、张传根等人,这些人物的行为轨迹及精神力量,在具体生动的细节中得到了有力刻写,构成了作品最富于生命质感和思想凝聚力的存在,而爱国爱家爱乡,正是他们的本质特征。

  《一街两城》在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中,反映人的精神风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无论是安雪梅及其家人,还是张传根父子等诸多人物形象,作者始终将自己与笔下人物的情感紧密相连,在跌宕起伏的叙事、诚挚凝练的笔触中,让人物产生与读者对话的张力,作品因鲜活的人物命运而让人手不释卷。另外,作品突出了两城大地的风物景象、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叙写,从中可以发现,作家与笔下的人物一样深爱脚下的土地,他以质朴、平实、饱满的各类场景编织文本,构成了作品浓郁而又独特的韵味。从这部长篇小说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之于优秀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赤诚情怀,弘扬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一街两城》,刘加云 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定价: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