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振楣 文 |
一
远方是一个令人心动的词眼。
期待着在有限的人生,走更多的路,去更远的地方。
远方在哪里?不知道。
只是朦胧地想象,远方是陌生而美好的,远方有从未见过的人与风景,远方有天之涯、海之角。
向往着明天,向往着远方,向往着比远方更遥远的天涯海角。
二
感谢古人的智慧,将遥远、无尽头的他乡,诗化为一个想象中的空间:天涯海角。
世上真有天涯海角吗?
也许有,也许没有,也许在每个人的想象中。
自古以来,在中国的文字中,天涯海角是一种想象、一种泛指,没有确定的地点和对象,却蕴涵着更多的审美指向,而令人心驰神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遍行海角与天涯,烟阁云台不似家”;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天涯何处无芳草”“断肠人在天涯”等等,都是人所共知的名句。
“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这是电影《马路天使》中昔日著名歌星周璇唱的流行歌曲。
“在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了……”这是当代电视剧中的主题歌。
两者都把无限的深情寄托在遥远的天涯。
连儿童歌曲《歌声与微笑》中也唱道:“明天这歌声,飞遍海角天涯……”
脍炙人口的李叔同的《送别》歌,将“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离愁别绪,渲染到极致,被一代又一代人们传唱。
天涯也好,海角也好,文字也好,歌声也好,所表达的,不是单纯的地域环境,而是意味深长的情感倾诉。有忧伤、有缠绵、有向往、有惆怅,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怀。
这是被诗化的“天涯海角”的独特魅力。
三
庆幸的是,在今天,真实的、南海边的天涯海角,应运而生。它就在离海南三亚市区20公里的天涯海角风景区。
上世纪80年代一首流行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让藏在南海边上神秘的天涯海角,一下子名扬四海。千百年来,虚拟的“天涯海角”,从此找到了具象的落脚地。不再是虚幻、想象中的天涯海角,而是实有的、可以抵达的一片海滩。
由于天涯海角的独特地位,三亚,一个昔日的渔村,就此脱颖而出,被更多人知晓。
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有着无数个海天相拥的海滩,唯有在三亚的南海边,人们才找到和认可了名副其实的天涯和海角。在地域位置上,它位于中国最南方;从人的感觉来看,这里是蓝天的尽头,海岛的尽头,也可以看作是大海的尽头,称得上“天之涯、海之角”。
并非刻意的夸张。前人的摩崖石刻,两百多年前的“天涯”,一百多年前的“海角”,就镌刻在海边高大的巨石上,面向大海,迎风拥浪。
从此,在中国的最南端,“天涯”与“海角”遥相呼应。
此外,海滩上的“南天一柱”,在数十年前被印上浅绿色的两元人民币而被人们熟悉。
四
在海南,如果有机会作一次环岛行,那么扑面而来的将是数不清的海湾、海滩,据说有68个之多。这些地处南中国海的海湾、海滩,有着热情洋溢、妩媚迷人的共同气质,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
文昌的石头公园、铜鼓岭,月亮湾,万宁的东山岭、日月湾,陵水的清水湾,昌江的棋子湾,乐东的尖峰岭,三亚的南山、大小洞天,等等,都以海边的巨石和沙滩取胜。但众望所归的“天涯海角”,非三亚的天涯湾莫属。
著名书法家、佛教界权威人士赵朴初先生,在游览了“天涯海角”后题诗曰:“不知何处有天涯,四季和风四季花,为爱晚霞餐海色,不辞坐占白鸥沙。”平实的文字,抒写了对天涯海角的赞赏之情。
沿着景区的沙滩前行,不同造型的巨石耸立在海边或海水中。经历了亿万年来的栉风沐雨,这些巨石成为大自然的艺术品,千姿百态。
在这海天尽头,在这远离人间喧哗的“天涯”“海角”,人们的感受和心情是复杂的、各种各样的。
有人说,不远千里来“天涯海角”景区,就是为了看两块石头吗?
有人说,到过“天涯海角”,这辈子,满足了!
而更多没有来过的人,年轻的,年长的,男女老少,都把去海南的“天涯海角”,作为一生中最美好的心愿。
常看到在沙滩上,年轻的情侣们,把“情定天涯海角”,看作一生最浪漫的时刻。
五
黄昏正在来临。热闹了一天的海滩,安静了。
在闭园之前的最后时刻,只见景区大门口忽然涌进了一支旅游团队,好几十人。游客们急切地连奔带跑地朝着海边冲去。我知道,这些游客都从南山过来,途中耽误了时间,以致游览天涯海角的时间被压缩了。
这时候,金色的晚霞正从海面上升起,瞬息变幻,这是景区一天中最美的时刻。披上晚霞的天涯海角,正以最美的容颜,凝望着这些迟来而有些急促的游客,给他们以安慰和补偿。
我放慢脚步,徜徉在黄昏的霞光里。涛声依旧,浪花欢笑,海天辽阔,无边无际。远方的海水,有节奏地、不知疲倦地涌来,冲击着沙滩和巨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最南端,呼唤着:天涯海角、海角天涯!
天涯啊,你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天涯海角,那就是寄托着美好意象的诗化的远方……
正如赵朴老的诗句所言:“不知何处有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