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教育周刊

我市“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集聚智慧

共同提升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水平

  无锡市“课题进课堂”研究共同体高中教学研讨活动于日前在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包括研究共同体的15所高中学校分管校长、项目负责人及各市(县)区教科研负责人等在内的近百名教师代表共同为深入推动“课题进课堂”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发挥教科研引领服务课改实验的功能和价值,提升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实施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

  多年来,市教科院深耕“课题进课堂活动”教学研讨活动,引领一批批优质学校、名特优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作为共同体成员,无锡一中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的建设,聚焦“双新”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以8个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为载体,凝练教育教学成果,强化教研引领。“十四五”以来,该校已立项省教育科学规划和省教研重点课题5项,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2项。

  本次活动分教学观摩与点评、汇报与研讨、专家讲座三个环节。无锡一中共开设了2节“课堂进课题”的观摩课,展现了执教老师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成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钮明华、刘军、储开桂三位老师联合执教的《光合色素结构和功能的探索》一课,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从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绿色的色素提取液却能反射红光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收获满堂彩。高蕙老师执教英语课外拓展阅读课《逃出大英博物馆》,通过学习理解活动、应用实践活动和迁移创新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厘清文章内容和篇章结构,探究社交媒体对文物归还和保护的影响作用,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思政育人元素与英语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

  当天,钮明华老师还以《“大模型教学”视域下的科学探究实践与思考》为题,介绍了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的研究情况。其团队通过挖掘理化生课标中涉及模型教学的相关内容,构建了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并以光合色素结构和功能的探索为例,阐释了模型构建的意义。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刘登珲博士作了《跨学科学习的迷思与澄清》的讲座,从跨学科的多重视角、跨学科学习的研究谱系等方面梳理跨学科学习的脉络。

  无锡一中党委书记朱晴怡表示,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研共同体带动,学校每年通过举行教科研大会、教研沙龙、出版求进学刊等方式凝聚教研共识,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用教学研究唤醒教师的职业激情和职业理想,让学校成为名特优教师的孵化器。此次活动放在无锡一中举办,给了学校师生展示自我、磨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课题必须和课堂结合,教师要到课堂里去研究课题,让课题生根于课堂、立足于课堂,实践应用于课堂,架构‘课程—课题—课堂’的一体化建设,让每一个课题的研究目标开枝散叶,研究内容落地生根。我们学校一直认同这样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她说。(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