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友炜 文 |
20年前的四月,我来到如诗如画的如皋,着实把这座江北名城逛了一逛。乡间老人有的在自家宅院悠闲地喝茶、聊天、哼哼小调,有的在自家菜地培土施肥,釆摘蔬菜。城里的老人们,或散步于荷花池、龙山公园,或逛明清建筑,或到东海岸边赏海景……见到这一幅幅的生动画面,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语:“这不是理想的养老之地吗?”
养老与长寿紧相连。从古至今,长寿一直是中国人追寻的目标。为此目标,如皋人一直在努力奋斗。终于在2008年10月6日,如皋市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2010年10月28日,该市又被确认为第六个世界“长寿之乡”。如今,如皋这个拥有12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百岁老人每年稳定在500位左右,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事!
同在一片蓝天下,如皋的百岁老人为何如此多?其中的奥秘是什么?我曾数次到如皋实地调查采访,并请教有关专业人士,终于找到如皋那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
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如皋百岁老人连连增。如皋坐落在长江三角洲之北翼,这里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4.7摄氏度,常年日照时数达2013.3小时,高于国内其他“长寿之乡”。这里,雨水充沛,水网密布,又与长江贯通,饮水资源丰富,农村的井水达到矿泉水标准。经专家对如皋城乡的水土环境近千个多样点分析,每千克土壤中,对身体有益的碘、锌、硒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里,河汊纵横,百姓食用鱼虾甚多。这里,稻、小麦、荞麦、油菜、花生、大豆等农作物多样稳定,为百姓创造多种美食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都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
长寿基因在如皋有其历史渊源。如皋人古来多长寿。据记载,如皋最早的长寿老人为东汉的吕岱,活到96岁;而历史上如皋首位百岁老人是北宋的李嵩,卒于109岁。明嘉靖《如皋县志》记载百岁寿星高达51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如皋长寿老人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5年5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如皋《东方大寿星园》开园仪式。映入眼帘的是:高49米的“天下第一大寿星”雕像竖立在园中央。那天,最大的新闻,是为寿终106岁(2003年在美国去世)的李王岸佛女士的铜塑像揭幕。其塑像连同底座有5米高。坐落在园内“长寿历史名人走廊”中。李女士生于如皋,19岁结婚。19世纪40年代,全家举迁海外。她守寡54年,性格坚毅,教子有方,独自将13个子女全部培养成为博士。她做梦都想回家乡看看。这次家乡为她塑像,她真的回家了。她的经历和育人事迹感动了如皋父老乡亲。故在《东方大寿星园》开园之日,政府为她举行塑像揭幕仪式,李女士的儿子李昌钰专程从美国前来参加揭幕。李昌钰是在美旅居的华裔神探,是当代的福尔摩斯。那天,当地百姓及海内外数千名来客早早赶到这里,瞻仰大寿星,追逐大神探。67岁的李昌钰迈着沉重的步伐,向慈母塑像走去,他举目端祥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衷心感谢家乡人民对慈母的厚爱和敬重,并庄重地题词:“长寿如皋,基因永存”,他动情地说:没有如皋人的长寿基因,母亲怎能活过一百岁!
长寿,与日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里的老寿星平时的饮食都偏清淡。主食也是以米饭、荞麦面和粥为主。蔬菜是自家种的,鱼虾是河里捞的,都吃红烧肉、喝自家酿的米酒。中央电视台曾来如皋现场采访时年107岁的杨德英婆婆。随队中医特意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为杨婆婆检查后,赞不绝口。杨婆婆说:自己并没有吃什么“灵丹妙药”,唯一和别人不同的是,每天早晚都吃一碗稀饭,中午吃一碗杂粮饭,这一饮食习惯从未变过。她的饮食正好契合“五谷为养”的理念。
在如皋,尊老爱老蔚然成风,“五代同堂”司空见惯;“八十、九十小弟弟,百岁老人不稀奇”,如皋人有一套“长寿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健康平和的良好心态,优美怡人的人居环境,丰富深厚的人文积淀,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