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市场迎来消费热潮。在工艺精致新颖、保值属性凸显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即便金价已突破600元/克大关,节后的市场热度依旧延续。
昨日下午,位于海岸城一楼的珠宝店迎来送往,陆续有客人进店选购买单。“现在每天进店的客人肯定不如春节期间多,但客流还是源源不断,商场的几家珠宝店都有生意可做。”上海老凤祥销售人员说,过年期间是带有龙元素的节日特别款畅销,节后常规款的销量慢慢上扬。“朋友过生日、小孩满月都流行送金饰品,相比春节,现在活动折扣降低了一些,但客人该买的还是会买,而且很多消费者是‘买涨不买跌’的心态,金价涨得越厉害,入手的人越多。”
从去年9月开始,零售金价突破600元/克大关。经过去年10月短暂回落后,国内黄金价格涨势明显,截至2月29日,锡城多家门店黄金饰品价格接近630元/克。不断升温的金价走势并没有阻挡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1089.69吨,同比增长8.78%。其中,黄金首饰消费706.48吨,同比增长7.97%;金条及金币消费299.6吨,同比增长15.70%。
随着工艺的不断升级,黄金饰品已告别“土气”的固有印象,在购金群体中,年轻人占比超过了一半。无锡市金银珠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钱伟斌表示,现在足金逐渐“K金化”,采用古法、非遗等工艺,设计不断升级,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不输K金,再加上流通性和保值属性更强,以前购买K金的群体逐渐购买足金。“相比于钻石、翡翠等其他珠宝品类,黄金的购买比重在提高,而且客户群体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超过了60%,也有拿过去买的旧金饰和金条来换款式和回收的。”
记者发现,购买黄金饰品需要额外支付一笔几百至上千元不等的工费,工艺越复杂,工费越高,某品牌名为“传承”系列的首饰单件工费最贵超过5000元。一些不愿意支付品牌溢价和工费的消费者会转而购买金条,无锡银楼、中国黄金等多家金店都推出了10克至100克不等的金条,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也会以定期买克重更小的金瓜子、金豆子变相存钱。
在高金价也难挡购金热的当下,钱伟斌认为,消费者依旧需要明确自己的购买动机,不能盲目跟风。“只从保值和抗风险角度进行投资,那么金条相对来说是比较推荐的;如果更考虑佩戴功能和装饰性,那就购买首饰,自己满意喜欢更重要。”
(陈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