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抢“鲜”10天! 物联网大棚里的枇杷熟啦

  本报讯 被誉为“初夏第一果”的枇杷渐次黄了。记者昨天了解到,从物联网大棚里长出的枇杷已经抢“鲜”批量上市,本地露天种植的枇杷再有10天左右也能吃到了。

  室外阴雨绵绵,山水城贡湖社区的世外源生态农庄大棚里却敞亮干爽,一棵棵枇杷树上挂满了饱满圆润的白玉枇杷。“白玉是白沙系中最好的品种,早熟,果形较小,平均约25克,偶见35克大果,而这里的大果比例占到一半左右。”农庄负责人缪小虎介绍,果形长得大是“舍得”疏果的结果,每根枝条上只保留3粒枇杷,每棵树的结果量控制在900粒左右。

  枇杷的生长周期贯穿一年四季,“秋蕾、冬花、春果、夏熟”,相对受天气影响时间较长。“有了智慧化管理的设施大棚,能克服大小年影响,实现稳产优质。”缪小虎介绍,田垄间铺设的黑色滴灌带可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棚顶架设的微喷系统既可以喷施水分和叶面肥,又能视不同天气条件自动进行加湿降温。

  正说着,头顶响起“嗡嗡”声,棚膜缓缓向上卷起,原来是雨停了,雨水感应器自动开启了顶棚。“智慧大棚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24小时监测枇杷实时生长情况,以及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数据,并根据系统数据分析后自动做出喷淋、开棚、施肥等指令。”缪小虎说,这些关键数据是在10多年枇杷种植经验基础上总结而来的,为果树全年生长营造最适宜和最稳定的气候条件。据了解,该技术还实现了外输,带动周边农业园区共同发展。

  在智能系统的加持下,不仅枇杷成熟期大大提前,还让枇杷种植条件并不占优的无锡地区产出了中国最优质的枇杷——地产白沙系列枇杷曾获“全国十大精品枇杷”荣誉称号。“近几年各地都在抢占市场,苏州提前到5月10日上市,无锡预计在5月20日,但大棚里的枇杷可以比苏州再早10天左右。”缪小虎说,按照不同规格分级销售,即使价格合到每斤六七十元以上,依然供不应求,亩均产值超过5万元。

  接下来,中熟品种冠玉、晚熟品种丰玉等将陆续接档上市,整个枇杷赏味期预计到6月10日左右结束。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