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 朱亚婷
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出教育的潜在能量,在我的教育路上,冰冰的故事始终在我的心上。回忆起那段时光,我迈出家访的那一小步,促成了家校合力的一大步。
2022年我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学生——冰冰,他轻度智力低下,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都低于同龄的孩子。开学两周下来,我发现冰冰不管做什么都特别慢,在读、写、记忆方面非常慢,特别吃力,说话都很困难,在班里沉默不语。他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弱。
为了更好地了解冰冰身上问题形成的原因,让他的父母重视孩子身上不可回避的问题,认识到轻度智力低下的冰冰不及时干预的后果,我决定主动出击!我对冰冰进行了入户家访,在家访交谈过程中发现,孩子这些问题的形成和家长缺位、错位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冰冰的父母是再婚重组家庭,父母年轻时在外务工,冰冰出生后由外婆照顾,年迈的外婆行动不便,不怎么带他出去活动,以至于他小时候没机会与人交流。他的父母也说到冰冰从小体质就比其他孩子弱,做一件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其他孩子多很多,父母心里嫌弃而又无奈。父母工作忙碌经常晚上九十点钟才下班,对冰冰疏于管教与陪伴。冰冰先天有些不足,后天的发展畸形,在关键语言发展时期错过了锻炼语言表达的机会,就慢慢变得不爱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一直关注着这个特殊孩子,努力寻找能增进关系的契机。收课堂作业时,我发现少一本,虽然知道是他没交,可我还是询问他:“冰冰,你的作业交了吗?哪里有困难吗?老师可以帮助你。”他坐在讲台旁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又默默地低下了头。午饭时,我总是多问他一句“需不需要添饭菜”。每次大课间活动时,我特意站在他身边,给他鼓劲,教他怎么跳绳。3个月后,一次语文课上,突然我听到一个很微弱的声音:“这道题怎么做啊?”原来是冰冰,他第一次主动和我说话了。
我对冰冰两次入户家访后,与他父母达成共同意见,调整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家校积极干预下,冰冰的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更有耐心了,陪伴的时间也更多了。冰冰也更愿意耐心地学,一家人越来越亲密。看着孩子的点滴进步,听着孩子父亲在电话里诉说他的每一个小改变,我打心底为冰冰感到高兴!
经过一学年的“慢教育”和“常陪伴”,冰冰慢慢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渐渐愿意在班级里说话了,二类字的认读也越来越多,古诗背诵也越来越好,也慢慢愿意融入班集体了。看着这个“慢慢小先生”的转变,我心里有一丝丝暖意在涌动。
我的“慢慢小先生”,在慢慢进步,慢慢成长。面对特殊孩子,多一点关爱与陪伴,慢慢去等待,慢慢去“育见”,相信,一定会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