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毕业生耿徐泽即将到国防科技大学报到,朝着从军报国的远大理想努力迈步。采访了解到,耿徐泽的祖父、父亲都曾从军,受他们的熏陶,军人情结从小就在耿徐泽的心中生根发芽。
伴着军营的号角声长大
耿徐泽12岁之前,一直随从军的父亲生活在军营中,训练声、号角声和军歌声伴着他长大。“那时,我每天都能看到战士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强大意志,部队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还有‘鱼水情深’的良好军民关系。”耿徐泽说,从军报国的种子那时就在他心中埋下了。
一路成长,耿徐泽参军入伍的目标从没变过,特别是上了高中后,报考军队院校的决心越发坚定。“高中新生军训我乐在其中,有种梦想实现的感觉。”他说,为了达成目标自己注重锻炼身体,也很感谢家人、老师一路支持和鼓励。“我的班主任袁老师多次找我谈心,了解我从军的目标和志向从没有动摇后,他一直鼓励我勇敢去追梦。”家人因参过军,更能切身体会到在部队里将面临的各种挑战。小耿说,家人为他详细介绍了军队里的各项要求,包括要遵守纪律,高强度训练带来的辛苦等。“家人为我详细介绍军营生活,是希望我能做好万全的准备。”
从爷爷和爸爸身上汲取力量
从小把从军报国作为自己的目标,耿徐泽说自己的选择离不开家人的影响。算上他,他们一家三代人都从军。耿徐泽的爷爷李桂山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从军,退伍后一直保持自学提升的好习惯。
耿徐泽小时候暑假几乎是在爷爷的陪伴下度过的。他一直记得,爷爷陪伴他的时光,常为他讲述自己当年在部队里的事,教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耿徐泽说,他老家门口的一块石头,上面刻了一个“诚”字。“这块刻了字的石头自我记事起就在家门口了,几次搬家这块石头都被爷爷和爸爸带着。石头上的字是我爷爷让爸爸刻上去的,爷爷教导家人做人要‘诚’。这个字是我们家的家风。”
父亲耿宁生一直是耿徐泽的榜样,让优秀军人形象在他眼中具象化了。“我父亲转业前工作很忙,但他思路清晰,总会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他书房内所有物品都会分门别类摆放好并贴上标签。”小耿说,父亲工作忙、压力大,从不会把工作中的压力、情绪带给家人,总会尽可能抽时间陪伴他。
谈及自己的未来,耿徐泽坚定道:“以后祖国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