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打通盲人出行障碍“最后50米”

检察机关制发公益建议

  本报讯 “只要踏出公司门口就铺设有盲道,遮挡物也被清除了,出行安心了很多!”8月15日,在新吴区汉江路某盲人按摩店工作的小李下班后欣喜地说道。针对新吴区检察院盲道整改的检察建议,辖区相关部门对重点街区盲道进行了整改,对盲人集中上下班区域的“最后50米”开展了无障碍设施全覆盖规划。

  去年8月初,无锡某盲人推拿按摩店创始人、新吴区检察院“益心为公”志愿者严三媛向检察机关提供公益诉讼线索:“现在公共道路上的盲道建设大多没有问题,但对我们盲人师傅来说,最难走的就是下了公共交通后到单位门口的路,这段‘50米’路基本上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

  严三媛所在的推拿按摩店在无锡共有10家门店,店里的残疾人职工有200余人,其中视力残疾员工超过60%。这些盲人推拿按摩店门口并无设置盲道,盲人师傅上下班的“最后50米”上时常有电动车、汽车、广告招牌等随意停放,成为他们出行的一大“难题”。

  接到线索后,新吴区检察机关开始走访调研,对辖区内6个街道、24条道路范围内的多处盲人职业者密集区域进行检查。经调查,大多数“最后50米”并没有设置盲道直通企业大门口,即便是公共区域盲道也存在被树枝遮挡、盲道破损等问题,影响着视障者的安全出行。

  城市公共道路无障碍设施一直由住建部门或城管部门监督管理,但城市主干道至残疾人集中工作地点的通行区域法律并未明文规定管理部门。“这些区域会被认为不属于政府公共管理的部分。但商家想要自己铺设盲道也无从下手,盲道地砖从哪里获取、物业管理公司是否准许、改建是否符合规定等问题都需要考虑。”新吴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尹利威说。

  为推进无障碍设施“无死角”,2023年9月,新吴区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对存在问题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积极与属地街道、物业管理等部门沟通联系,建议在3处盲人职业者上下班出行密集区域建设无障碍设施,打通“最后50米”。收到建议后,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整改。

  今年5月,新吴区检察院深入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与区残联持续沟通,调查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目前,新吴区检察院在新吴区残疾人集中就业点(21家企业)积极开展“最后50米”无障碍专项行动,明确无障碍设施的需求数量,确保无障碍设施覆盖“无死角”。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