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二泉月·书苑

书生本色

  | 陈建琪 文 |

  石惠泉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农民大学生,师范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直至校长岗位上退休,在教育战线上整整干了四十年。在他几十年的教育生涯里,积累了丰富的教研工作经验,并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中学词语手册》《小学课本同步成语手册》《书信大全》《中学写作技法大全》等近百万字的学生学习工具书。

  石惠泉又被称为无锡的乡土作家,他创作有长篇小说《笆斗浜》。《笆斗浜》呈现的是六十多年里发生在苏南农村的大事要事,“能清晰地触摸到历史的脉动,形象感知农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企盼与追求、无奈与挣扎、艰辛与欢愉。隐含其中的,是作者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切与思考”(张浩逊语)。石惠泉的《笆斗浜》,文字生动流畅,叙事手法朴实,这要归功于他深厚的文学素养。

  石惠泉老师比我长几岁,我们都是同时代人。前些时日,石惠泉老师送我他的新散文集《远去的物事》,在这本新的著作里,写的都是行将消失的老手艺、旧习俗、老物件以及曾经的农事。石惠泉正视广大的农村社会,关注的是底层百姓,他置身在农民中间,着重描述了农村现实生活中一些底层小人物的遭遇和心声。石惠泉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于他所成长的环境始终保持着一种感恩敬畏之心。他敬畏这片有养育之恩的土地,对于平淡无奇的农具,对于日常的琐碎农事,他细心观察,认真作记,我们在石惠泉的作品里,看到了一个有生命力的世界。

  人生有许多的机缘巧合,与石惠泉老师交往时间虽然不长,但几经接触,就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石惠泉老师始终坚持书生本色。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年的惠山文风丛书首发式,在休息室里我们相邻而坐,石惠泉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温文尔雅,性格耿直,为人善良,待人诚恳真挚,言语不多却是嫉恶如仇。曾有人说过交友要经历“喝过酒、交过手”才会对人有深刻了解。在一次聚餐上,我与他再次相聚,而且是面对面地坐着。这次我是细细地打量着石惠泉老师,在他忧郁的眼神里,我见到了他内心似乎有点感伤,清秀的脸上挂着微笑,在他的身上,铸刻着一种铮铮的文人风骨。我起身走到石惠泉老师面前,恭恭敬敬地向他敬酒,在他清澈的眼光里,我看到了一个心胸敞亮的石惠泉。喝下肚里的是烈酒,埋在我们心底的是友情。在一个频道上的朋友,会有一股引力,让双方走到一起。石惠泉可以说是令我敬重的老师、作家之一,是我可以信赖的朋友、师长,是可以坦诚相交的人生知己。

  石惠泉做教师时是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做作家时是呕心沥血真情写作,著作等身。在谈起他的《远去的物事》时,他推心置腹地说,他是在打捞时光岁月,留下自己家乡的风俗史,让后来人可以在文字中窥探前人的影子,让灵魂得到安放,让心灵得到慰藉。

  石惠泉也真是在挖掘自己的灵魂,用心灵的眼睛,来探索这个社会,可是,他又显得是“所感觉的范围都颇为狭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鲁迅语)。石惠泉的文学创作,是以真诚的人生态度热爱故乡,热爱乡亲。在四十多年所有的作品里,为时代留下的形象是发人深思而又让人刻骨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