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小惠 文 |
我奶奶的娘家在大塘边,因村口有两方大水塘而得名。当然这个是当地老百姓口中的地名,它真正的地名叫泉水村。
奶奶在世时,我们每年正月都要跟她一起去泉水村走亲戚。
泉水村里住着爸爸的大舅和小舅。两个舅爷爷儿女成群,所以表姑表叔就有好几家。
那年,十岁左右的我,跟着奶奶爸妈还有两个弟弟及我的一个表姑,一群人浩浩荡荡来到大塘边。我们被分别安排在两个舅爷爷家住着。
奶奶人缘好,她的兄弟姐妹对我们也都很热情客气,他们竭尽所有招待我们。
第二天中午,我们在大舅爷爷家吃饭。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们的日子过得还是很紧巴的,但大舅奶还是安排了满满一桌菜,有荤有素。桌上最吸引我的是中间的那盘鱼。那是一条完整的大鱼,刚好盘子大小,鱼身上撒了绿绿的葱花,鱼头对着我,好像在对我说,来吃我啊,我可香了!我平时最喜欢吃鱼,也许是从记事起就听大人们说,吃鱼聪明,所以对鱼情有独钟!然而,虽然久居东津河边,但因为地处天目山脚,日常所见的无非是一些如马口、白条、昂丁、石光皮之类的小杂鱼,这样一条巨大肥美的大鱼对我来说,诱惑力是可想而知的。可是我努力控制住自己,我不敢向那盘鱼伸筷子,因为母亲时常教育我说,女孩子要斯文,在别人家吃饭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跟我一起来的表姑也非常喜欢吃鱼,她坐在我旁边,她悄悄对着我的耳朵说,惠,吃鱼,你不是最喜欢吃鱼嘛!在表姑的怂恿下,我慢慢吞吞地把筷子探向鱼盘,可是母亲迅速把我的筷子挡了回来,她瞪了我一眼。我立马涨红了脸,感觉耳朵着了火。那一餐饭在别别扭扭中结束了,我完全不知道吃了什么。
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不能吃那盘鱼?”母亲说:“你看见有人吃那盘鱼了吗?”“没有,那是为什么呀?鱼上餐桌不就是吃的吗?难道是看的?”我有些糊涂地问。“就是看的呀!那盘鱼要留着招待后面的客人,它从年饭开始,要在桌上待到正月半,才可以吃掉。这叫年年有鱼,年年有余!”母亲慢慢解释给我听。我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知道年年有鱼的习俗了。
后来,我长大了,工作了,有了自己的家,生活也跟所有人一样,越来越好。但每逢过年都会回家陪长辈。回乡前我会从市场选几条大小适宜的鲫鱼、鲤鱼和草鱼,放在水桶里养着带回老家。虽然鱼的品类多了,烧法也或做鱼块,或做鱼锅,但年饭上那盘整条的大鱼,我们都不会动筷子,因为它意味着年年有余。
去年过年,餐桌上的菜都是大弟精心烹制的,山珍海味一大桌,鱼却只做了一盘。年迈的母亲知道我喜欢吃鱼,年饭上一个劲催我吃。我说:“妈,你忘记了,这鱼要做盘的,年年有余啊!”母亲说:“傻丫头,现在不用这么讲究了,那时候过年,省吃俭用,好的人家也只买得起一条鱼,自然要放到正月结束,现在日子好了,待客不够,去买来再烧就是!”
是啊,现在的餐桌上谁家还在乎一条鱼能不能吃?摆上餐桌的没有不能吃的,反倒是吃得越多越好,说明主人的佳肴美馔。市场上的食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人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年年有鱼,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