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打造现代化渔业

生态渔仓登场

  本报讯 近日,省内最大的工厂化养殖项目——宜兴官林镇的数字低碳生态养殖项目基地投入试运行,在促进低效养殖“退”、生态渔仓“进”的同时,助力生态与渔业“双翼”共振。

  数字低碳生态养殖项目基地宽敞明亮的工厂化养殖车间内,一个个巨大的圆形养殖池创新采用了内外双循环设计。“残留在水中的残饵、粪便会被微滤机精准捕捉,水里残留的氮和磷污染物由生化系统里的硝化菌进行中和。循环水再经过外面生态湿地的层层净化以及水稻的吸收,最后几乎零排放地回流到车间,真正实现了低碳生态养殖。”江苏环荟绿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为目前省内最大的工厂化养殖项目,占地1200余亩。目前,项目一期的两个车间已投入试运营。

  按照规划,未来这里将建成约20个独立工厂化养殖车间,每个车间预计可养殖20万斤鱼,仅用传统养殖1/10的土地,就能实现等量产出。

  随着低效养殖的逐步“退场”,生态渔仓陆续“登台”。位于和桥镇的宜兴鲂鲫种业和养殖示范基地正在建设之中,该项目由宜兴市城建文旅集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携手打造,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水产种苗繁育为一体的现代化基地。未来,现代化繁苗车间将聚焦抗病毒鲫鱼苗种“兴渔1号”的良种选育与养殖推广,投产后可满足1万亩以上养殖水面的需求。基地内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将打造成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农渔业交流示范与培训中心。据悉,该项目预计于5月完工,届时将大幅提升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为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全省首个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宜兴市近年来在渔业绿色发展上持续投入,已累计投入18亿元,完成6万亩生态敏感区池塘退养,实施6.7万亩百亩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今年还将完成约3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占总养殖面积的八成以上。(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