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在拥堵路段中自由穿行,一边是四处寻找不会被抓拍的路线;一边是享受迎面而来的阵风,一边是在“禁摩”“限摩”中纠结。摩托车骑行之情景在锡城并不鲜见,有市民感慨骑行者耍酷,也有市民很疑惑。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观察:“禁摩区”也有摩托行驶
6月18日晚间,在梁溪路上,一辆摩托载着两人在车流中穿行,遇到红灯时便顺着车流停下来。马达低沉的轰鸣声着实吸引人,却也让不少行人反感,直言“噪音扰民”。在锡山大桥上,早晚高峰期时常能看到一辆摩托,有时和汽车一起在机动车道行驶,有时又会和电动车一起在非机动车道上穿行,主打一个“哪里不堵走哪里”。
在市中心的人民中路上,记者也数次发现有摩托车在路上行驶。一身黑衣的骑手疾驰而过,行人便向其行“注目礼”,纷纷议论骑手“胆子真大,不怕被抓”。6月22日中午时分,在健康路上,记者两次遇上摩托车在路面行驶。走访的几天时间里,记者在凤翔高架黄巷路段、江海快速路往洛社方向均见到有摩托车行驶。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无锡市便在主城区实施摩托车通行和停放管制措施。2020年时,又在市区部分道路实施摩托车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的措施,增设禁止摩托车驶入交通标志,部分道路实行每天7时至21时禁止正三轮摩托车通行。这些范围包含梁溪区、滨湖区部分区域、惠山区部分区域以及经开区部分路段等。也就是说,这些摩托车骑手其实是在管制范围——即俗称的“禁摩区”“限摩区”内行驶。
市场:快速通勤是第一需求
记者走访了无锡市摩托电动车市场、无锡机车小镇,各类品牌、车型的摩托车在此汇聚,还有不少骑手会来此小聚,互相交流。据介绍,摩托车销售有着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春夏秋三季由于天气适宜骑行,是销售的旺季。
受访的几名店主表示,从他们掌握的数据看,通勤是购买摩托的第一需求。相较于汽车,在早晚高峰拥堵的城市道路上,摩托车能轻松穿梭于车流之间。对比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无须担忧续航问题,这也是一些非摩托车发烧友的顾客选择摩托车的原因。此外,还有部分消费者希望可以驾驶摩托车进行短途旅行,享受“去班味儿”的惬意时光。一名店主向记者介绍了几款当前比较畅销的车型,仿赛摩托车、踏板车是众多消费者的选择。
揭秘:禁摩地图预防闯“禁区”
资深摩友周先生向记者表示,短视频兴起后,骑行文化随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也是近年来马路上摩托车逐年增多的原因。不过,周先生也承认,随着骑手变多,也出现了很多骑手闯“禁区”的行为。
另一名摩友张先生说,晚间,摩友有时会在太湖边等远离居民区的地方骑行,互相交流经验,平时则有各自的生活,有人是享受骑行的快乐,有人则是通勤需要。
一名摩友向记者发了一个地图链接,打开是一张无锡地图,上面用红线标注了无锡“禁摩”的区域以及一些抓拍的点位。该摩友表示,这些抓拍点位都是无锡的热心摩友提供并整合在这张地图上的:“有人被抓拍了,就上传地点和罚单,这个点位就会更新在地图上。”对于骑行“禁区”,几名摩友均表示不能去:“发布地图是为了避免误闯‘禁区’被拍扣分,不是让大家去闯。”
大部分摩托车店老板也明确表示,不建议购车者驾驶摩托车进入市区,但有少部分店家认为只要不上高架、不进隧道、不被交警当场抓住就没有问题,有电子抓拍绕行即可。
释疑:有些摩托为何是外地牌照
在无锡街头行驶的摩托车中,有不少是外地车牌,近一些的有苏州、常州等地车牌,远的甚至有北京车牌。有的门店里,也有一些已上好牌照的外地车。这是为何?有店家表示,如果骑手的户口在“禁摩区”内,则无法办理无锡本地车牌,只能去没有此类限制的城市上牌。如常州对摩托车上牌的政策相对宽松,骑手只要准备好个人材料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店家就可以帮助其将车辆运往外地上牌。而无锡对于外地牌照的车辆并无限制,因此不少车主选择给爱车上外地牌照。
记者咨询“12123”热线。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户口在梁溪区以及滨湖区部分区域、惠山区部分区域的骑手,确实无法上无锡本地牌照,具体范围可以向当地车管部门咨询。
小江说两句:
随着技术升级和交通设施完善,如何管理摩托车或将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课题。限制通行、禁止通行区域的进一步规划,牌照管理、驾驶培训及违章处罚机制等的升级,在安全与效率之间找到动态平衡,都值得探讨。(甄泽 见习记者 朱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