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明 文 |
虚拟的山居时光
山居时,要三面环山,草木葳蕤,鸟语花香。其中一座大山的山腰上最好有山泉,山泉像小孩的欢声笑语,一路奔跳到山底。山底造一幢木房,蓄一口浅潭,围一座庭院。木房用上好的杉木架构,浅潭引清澈的山泉储蓄,庭院拿素朴的木槿花围篱。古琴是不需的,女儿的古筝放进木房,待她假期回来,便会弹出铮铮琮琮的流泉之声。石头是需要一些的,木房外、庭院内,都要放一些,石头上最好长一些绿得醉人的青苔,仿佛给自己内心安放一匹匹春天的小野兽,有时安静,有时狂野。
木房要面向朝阳,背靠山泉。清早时,晨曦从松林间筛下一地翠绿的鸟鸣,照出门径松针上麂子那稀稀疏疏的蹄迹。深夜时,清风吹动山泉,吹动山泉上幽静的月色,吹到木窗内正在被翻阅的《王维诗选》,吹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里。
断桥
一截断桥,生满青苔。另一截断桥,也生满青苔。这两截断桥,连成一体,便是一座完整的拱桥。童年时,这座拱桥,阿娇走过,我也走过。这座拱桥,度过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度过了我和阿娇的“石头剪刀布”。
四十多年了,山洪冲毁拱桥,拱桥成为断桥。断桥上青苔蔓延,时光斑驳。仲春的一个日子,春风和煦,草木葳蕤。我站在断桥上,心绪不宁,遐思万千。我想用春风焊接断桥,让青苔缝合断痕。焊接好的断桥,多么像童年的拱桥。那细细的雨声,轻轻下着,轻轻下着,像那绵密的针脚,绣进那青苔如毯的桥面,绣出阿娇水淋淋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