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花海、阶梯、观景台……斜坡变身“城市秀场”

无锡“坡”出圈

  水韵广场附近的斜坡 (张权 摄)

  万象汇下沉广场

  在无锡,近日“坡”频频出圈。这些曾被视为普通通行空间的斜坡,如今以花海、阶梯、观景台等多重身份出圈,成为市民与游客争相打卡的“城市秀场”。从惠山古镇的七彩花带到贡湖湾的漫画风草坪,从青山公园的千级台阶到万象汇的“坡上音乐会”,无锡的斜坡正以创意重构城市空间,将功能性、美学性与社交性融合。市民纷纷感叹:“原来无锡的浪漫,都藏在斜坡上!”

  斜坡花海

  感受宫崎骏动画中的夏天

  无锡的斜坡,以“视觉盛宴”闯入公众视野。在中国泥人博物馆西侧的斜坡,今夏化身“阶梯花海”:波斯菊、硫华菊、百日草等花卉沿七层台阶铺展,形成百米长的五色花带。“这片花海三天前才完善好,已经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打卡。”惠山古镇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天气虽热,每天都有近百人来赏花拍照。游客站在粉墙黛瓦间举着手机,捕捉“宫崎骏动画里的夏天”;傍晚时分,不少无锡市民坐在斜坡台阶上,感叹“风里都是浪漫的味道”。

  类似场景在无锡多地出现。贡湖湾湿地的一整片斜坡草坪,被网友称为“无锡人自己的阿勒泰”。新栽的彩色小菊密密麻麻,搭配棉花糖般的云朵,构成“不是照骗”的实景浪漫;水韵广场附近的斜坡则以“人少出片”著称,置身其中“仿佛被花朵包围”。一位摄影爱好者表示:“以前总羡慕其他城市的网红坡,现在无锡的斜坡更让人骄傲!”

  即便在龙川新村这样的老新村,斜坡处也藏着惊喜:梧桐、水杉、复古标语与铁艺栏杆,组合成“老电影感”的拍摄胜地,吸引摄影爱好者驻足。一位市民笑着说:“现在朋友来无锡,我都带他们来这儿拍照,比景区还有味道!”

  功能升级

  从普通通道到城市客厅

  当斜坡成为“网红”,其功能也悄然升级。最直观的变化,是“台阶变观众席”。万象城的斜坡台阶被设计成天然剧场,周末常有街头歌手驻唱,游客坐着听歌、拍照,配合上蠡湖落日余晖,自发形成“坡上音乐会”;滨湖万象汇的下沉广场大阶梯,则定期举办小型乐队演出,观众捧着咖啡听爵士乐,成为“没有围墙的剧院”。一位常来听歌的市民感慨:“上周末,参加薛之谦的歌友会,与朋友听了一个小时,感觉生活多了点仪式感。”

  这种“无遮挡视线梯度”的设计,让不同年龄层的人在同一空间共振。青山公园的1700级台阶以“打卡”闻名,一位喜欢晨练的登山爱好者表示:“一边爬山一边拍照,绿意盎然!”

  更有趣的是,斜坡的“社交属性”被充分挖掘。冠嶂古道的彩虹斜坡台阶,即为登山起点;龙川新村的复古斜坡,则是人像摄影的“天然影棚”。大家发现:“以前走斜坡是赶路,现在走斜坡是生活。”

  文化赋能

  斜坡如何成为城市新名片?

  无锡的斜坡“出圈”,本质是城市空间运营理念的革新。

  传统商业综合体如万象汇、万象城,早已将斜坡视为“聚客引擎”:下沉广场的阶梯不仅是通道,更是举办应援活动、市集的“流量入口”;贡湖湾湿地的斜坡草坪,则通过“自然+文旅”的融合,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游客停留的理由。一位游客在大众点评上留言:“本来只是路过,看到这片花海果断停车,玩了两小时还舍不得走!”

  这种转变背后,是对“城市微空间”的精细化利用。无锡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山古镇的花海、贡湖湾的草坪,均以低成本、高参与度的设计激活了原本闲置的边角地。正如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所言:“斜坡的价值,在于它连接了自然、人文与商业,让城市变成可触摸的生活场景。”

  (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