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晚报记者 施剑平)2025年上半年,无锡港口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全市货物吞吐量突破2.21亿吨,同比增长2.86%;集装箱吞吐量跃升至38.42万标箱,同比增长8.31%。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无锡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双增长”:全市完成货物吞吐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86%,占全省总量比重的12.40%,居全省第三;全市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8.42万标箱,同比增长8.3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江阴港作为沿江主力,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94亿吨,同比增长3.65%。其货种结构稳如磐石:黑亮的金属矿石堆砌如山,占吞吐总量的35.95%;乌金般的煤炭及制品紧随其后,占比26.55%,共同构筑了港口发展的“压舱石”。3079.38万吨的外贸吞吐量,则如一条闪光的丝带,将江阴与世界紧密相连。
视线转向波光粼粼的内河网络,无锡内河港的表现堪称惊艳。3860.83万吨的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47%;更令人振奋的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飙升84.24%,增速高居全省榜首。其中,宜兴港以4.16万标箱、同比增长92.46%的成绩成为耀眼明星。这背后,是锡澄运河无锡市区段航道整治工程全面通航带来的“黄金效应”——曾经略显沉寂的内河航道,如今千吨级船舶穿梭如织,成为串联起无锡腹地、通达江海的“物流大动脉”。一箱箱“宜兴制造”的陶瓷、纺织品,从这里便捷地走向上海、太仓,进而通达全球。
7月24日傍晚6时左右,一艘货轮缓缓停靠在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码头泊位。码头上,早已准备就绪的起重机将一个个集装箱精准装入货轮。此后,这些货物将从江阴直抵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这也是该公司今年第二班直航西哈努克港的航班。
巨大的电子世界地图上,连接江阴的光点已遍布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编织成一张日益细密的“蓝色经济网”。苏南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商务部主办夏莹介绍,今年上半年,“江阴—智利”“江阴—葡萄牙”“江阴—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三条崭新的外贸直航航线开通,目前公司已有7条直航的外贸航线。其中,智利航线的开通,创纪录地将航程缩短了20天。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航线持续焕发活力:国产崭新的大型柴油客车,正通过稳定运行的“江阴—沙特”航线,乘风破浪驶向中东市场,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闪亮名片。
外贸开辟新航线,内河集装箱运输则在织网络。在宜兴港现代化的堆场上,彩色集装箱整齐列阵,宛如巨型的乐高积木。据悉,通过与上港长三角、中远海运等巨头深化战略合作,增设提还箱点,优化空箱流转,宜兴港成功打造了一张高效、便捷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神经网络”,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时间和成本。
新闻多一点
港口建设能级跃升
当前,申夏港区3号码头改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329.37米长的崭新泊位已初具雏形。预计年底投产后,这里将成为一个4万吨级的现代化件杂货泊位,年通过能力跃升至355万吨。
在利港电厂码头,施工船舶正在紧张地进行疏浚作业,巨大的抓斗将江底淤泥抓起。这里正在将原有3.5万吨级泊位升级改造为7万吨级的散货巨港,未来年吞吐能力将跃升至750万吨,成为保障区域能源供应的更强“能量站”。
扬子嘉盛液化天然气(LNG)码头施工现场则是一片桩基森林的景象。高大的打桩机巍然矗立,将一根根巨型管桩深深打入江底岩层。这个总投资约11.6亿元的重大项目,将把现有液体化工码头脱胎换骨,改建为两个3万吨级、最大可停靠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的现代化清洁能源接卸枢纽。项目预计2027年投产使用,年设计通过能力220万吨。
据统计,上半年无锡已有5个码头改扩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设,累计完成港口建设资金投入超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