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点亮“毕业来锡”梦想

清华学子点赞无锡

  “课堂上学的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原来能这样精准守护城市脉搏!”在无锡市滨湖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子刘奕宏的惊叹,道出了2025年盛夏两支清华实践支队的共同心声。7月中下旬,“智行锡城”与“算无遗策”支队50余名学子走进无锡滨湖,在智慧治理的生动实践中,触摸到课堂知识落地的磅礴力量,更被当地诚意满满的人才政策深深吸引。“我们毕业了想来无锡工作!”

  从7月18日至27日,50余名清华计算机学子深入探访无锡,探索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创新密码。在滨湖区城运中心,无人机巡航系统令他们惊叹——人工智能实时解析道路车流,联动交警疏堵保畅;计算机视觉紧盯太湖水域,为蓝藻治理装上“数字天眼”。当社区管理模块轻点即呈现户情信息,网络安全平台动态追踪城市“数字防线”,学子们看到了“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等课程知识在真实世界的磅礴力量。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一本立体的计算机教科书!”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学生马子润兴奋地表示,在刚刚结束的夏季学期中所学的Python数据处理、TCP/IP协议,在智慧平台的运行链条中清晰可辨。支队成员陈书豪则深刻体会到:“‘智慧城市’的灵魂是以人为本,无锡用大数据集成与可视化技术,真正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吸引清华学子目光的不仅是硬核科技,还有无锡诚意满满的人才生态。“智行锡城”支队长刘青乐细数滨湖政策:从本科到博士,购房补贴最高达30万元;“滨湖之光”计划实施“零本创业”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并搭建“青创联盟”助力青年梦想起飞。“这里让我的智慧城市应用研究有了落地土壤。”刘青乐坦言,“若有合适机会,我非常愿意来此发展。”

  带队的任丰原教授道出选择无锡的初衷:国家超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彰显科技自立自强,无锡清华大学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则是校地协同的创新标杆。“无锡用对创新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证明,这里是青年成长的沃土。”任教授如是说。

  刘青乐的心声代表了支队共识:“无锡拥有前沿的科研平台和浓郁的创新氛围,若有合适机会,我们愿用所学为这片热土贡献力量。”

  (毛岑岑/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