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武进 文 |
过去,战争往往以宏大叙事的方式被铭记,而《抗战时代生活史》却为大家开启一扇别样的窗,让人得以窥见抗战时期上海这座城市的微观世界,领略到那段岁月中普通人的挣扎与坚韧。
此书作者陈存仁,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医,这个职业为他记录抗战时期的生活提供了独特视角。全书收录近百幅珍贵老照片,将我们带回1937—1945年的上海街头:战事爆发后仓皇奔逃的难民、曾经繁华的闹市突落炸弹……这些鲜活的细节让历史不再遥远,仿佛我们正与作者一同挤在租界的屋檐下,感受战火中的人间冷暖。
在书中,作者以亲身经历为素材,细腻地描绘了上海沦陷后百姓的生活画卷。淞沪会战的爆发,曾经的十里洋场,瞬间陷入战火纷飞之中。“整排马路有六排尸体,这些尸体都是较为完整的,其他支离残缺的,如无头的尸体,以及有头无躯的和断手断臂,就由普善山庄的车辆,运到沪西郊区‘万人冢’埋掉。”作者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下了大世界游乐场门前十字路口日军飞机投弹,致使一千多人被炸死、伤者不计其数的人间惨剧。而这,仅仅是抗战苦难的冰山一角。
战火让100多万人沦为了难民,他们如潮水般涌入租界,挤在街头,食不果腹。仁济育婴堂半天就收容了200多名弃婴,婴儿没奶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陈存仁凭借自己的智慧,暂时缓解危机。一对有身份的夫妇,原本对他的做法有所质疑,在看到问题迅速解决后,当即捐出1万元支票的善款,还想收养4个婴儿。
上海沦为“孤岛”后,道德伦理的底线不断被冲击。一部分人在绝望中选择堕落,为了生计不惜出卖尊严。而汉奸们的丑态,更是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汉奸头子孙嘉福,以前看病从不给钱,儿子病重时却拿出两个金元宝请作者出诊,在路过日本人关卡时,即便身为维持会会长,也免不了被掌掴,卑躬屈膝的模样令人不齿……
面对日军的残暴统治,仍有许多人坚守正义,勇敢地抗争。作者诊所三楼房客谭宏道的仆人小汪,父母和哥哥皆死于日军之手,他默默忍受,暗中搜集谭宏道作为日本间谍的证据,包括日本发来的密电、杭州国军驻扎地图等,还亲自具名控告。最终,谭某父子和八个日本特务被依法处决。他的事迹虽然在当时的报纸上登得简略,但作者详细地记录下来,让我们看到在黑暗中,仍有这样闪耀着光芒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正义而战,为民族的尊严而抗争。
历史的温度,永远藏在普通人的泪与笑之中。此书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这些民间记忆填补了历史的缝隙,让抗战历史变得更加丰满、立体,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状态,无论是苦难、挣扎,还是希望、坚守,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抗战时代生活史》,陈存仁著,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6月出版,定价:7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