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五月三十日,新四军第六师第五十四团团长吴泳湘率部于鸿声陈家桥一带反击进袭之日伪军,击毙日伪军十余人,俘虏二人,缴获机枪一挺,步枪三十余支。”在无锡市向东通往荡口古镇的锡甘公路鸿声陈家桥桥畔,矗立着一座名为“陈家桥战斗纪念碑”的石碑,上面的碑文记录着当年新四军在陈家桥畔伏击日伪军,保卫无锡县抗日民主政权和当地百姓的英雄事迹。
1941年春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使日伪惶恐不安,日军寻找机会,企图把刚诞生的抗日民主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日伪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袭扰、破坏。由于叛徒的告密,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被泄露,得到消息后,日伪军据点出动200余人,进袭新四军第6师第18旅第54团和无锡县政府机关,54团团长吴泳湘率部在鸿声集镇北陈家桥组织反击。
1941年5月30日上午,驻扎在鸿声陈家桥的新四军第54团得到情报,立即部署战斗,在桥东、桥西构筑工事进行阻击。日伪军过庙庵桥到鸿声集镇向东,沿着乡道径往陈家桥方向,进入第54团的伏击圈,遭到迎头痛击。当时,日伪军见偷袭不成,马上改为强攻,顿时炮声、枪声响成一片,火光尘土冲天,如乌云遮日一般。第54团2名机枪手先后牺牲,战斗受挫。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新四军开始组织部队向桥东边阻击边撤退,力阻日伪军的进攻势头。
当时,陈家桥向东到惠家里中间都是一片麦田,驻扎在伯渎张塘河新造桥北边有54团的两个连,一个连火速增援陈家桥战斗,另一个连立即向荡口镇沙沙桥一线警戒,防止荡口镇的日伪军在背后夹击。增援陈家桥战斗的连,赶到了李家里自然村停下来,连级干部根据敌我双方战场态势进行分析部署,决定避开日伪军的重火力,果断采取从李家里村沿李家河向南运动,摸到了日伪军的左侧面,迅速同惠家里阻击战的一个连协同,形成向日伪军的正面和侧面的夹击之势,发起攻击后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激战中,日本指挥官中弹倒下,日方阵地开始混乱,无意恋战,第54团抓住战机,开始全面反击,一直把日伪军赶到鸿声镇才结束了战斗。
陈家桥战斗共击毙日伪军10多人,伤数十人、俘2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30多支,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偷袭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企图一举歼灭政府机关的阴谋,取得了陈家桥战斗的大捷。这次阻击战我军也付出了10多名战士牺牲的惨重代价。
如今,站在纪念碑前,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缅怀先辈,静默的人群低头沉思,仿佛能听到那段烽火连天岁月中传来的冲锋号角声,感受到先烈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的壮志豪情。
(晚报记者 王佳/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