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无锡的大街小巷,“糖水”招牌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悄然出现。从社区转角到商业综合体,从夜市小摊到景区周边,主打广式传统或新中式的糖水店铺正在快速生长,成为本地餐饮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这波来势汹汹的“糖水热潮”,究竟是一次短暂的跟风,还是一条真正可持续的长期赛道?
街头巷尾糖水飘香
近期,无锡街头掀起一股“糖水热潮”,多家新式糖水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三阳广场辐射至县前西街、崇安寺步行街等核心商圈,几乎每隔百米就可见到风格鲜明的糖水店铺。这些新店多以浅木色调为主视觉,搭配开放式操作台和设计感标语,营造出轻松明快的用餐氛围,不少店铺更是直接进驻大型商场和热门景区,与茶饮品牌同台竞争,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打卡光顾。与此同时,跨区域连锁品牌也加速在无锡落子。例如源自浙江的“麦记牛奶公司”,一年内全国新增门店近350家,超六成位于江浙沪地区;而从广东起步的“五条人”“赵记传承”等经典品牌,也通过加盟模式陆续进入无锡市场。
在产品方面,新式糖水店既保留了芋圆、木薯等经典款,也推出了诸如“西瓜椰椰清补凉”等有时令特色的融合创新甜品,将传统糖水与冰品、乳制品等进行结合。部分品牌还扩展至茶饮领域,推出“羽衣甘蓝酸奶”等便于外带的饮品,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
饮食传统与商业价值双轮驱动
糖水赛道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正是因为它精准契合了当下消费观念的转变。
“在茶饮市场,连锁奶茶品牌占据很大位置,但是他们的产品相差不大,消费者也开始对高度标准化的味道和体验产生倦意,而糖水铺连锁程度较低,多为个体化运营,能够提供新鲜感。”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糖水虽源自广东一带,却与江南一带嗜甜的传统饮食习俗不谋而合。
此外,糖水消费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与奶茶“即拿即走”的模式不同,糖水更偏向于“坐下来慢慢品尝”。大多数糖水店都设有舒适的堂食区,环境温馨,细节用心,非常适合拍照打卡或朋友小聚。这种“轻社交+甜品”的模式,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介于正餐和快餐之间的“第三空间”,不仅增强了消费体验,也延长了顾客停留时间,拓展了消费的可能性。
从商业层面看,糖水品类较强的盈利能力也是吸引不少创业者加入的重要原因。在夜市摆摊卖苏式绿豆汤的冯静表示:“没什么太高的技术难度, 跟着网上的教程学一学基本就能出摊。”她卖的普通款绿豆汤一碗10元,利润率能达到70%,单价动辄超过20元的仙草冻、椰汁芋圆等糖水,即便扣除场地抽佣,收益也相当不错。
冬季运营成关键考验
尽管目前糖水业态在无锡发展势头正旺,但其可持续性仍面临关键考验。如何应对漫长冬季带来的季节性冲击,将成为品牌是“昙花一现”还是“长久红火”的重要分水岭。
一些有经验的个体经营者已开始灵活调整。冯静摆摊已有3年,每年从十月份就开始增加红糖芋头、姜枣茶、酒酿小圆子等热品,“天冷了就换热的,大家还是愿意买碗暖手。”
这种“船小好调头”的策略对连锁品牌而言难度更大。品牌门店产品标准化要求高,菜单调整需经过研发、测试、供应链配套等多重环节,短期内很难彻底转型。目前在无锡有一定运营经验的品牌主要从产品搭配上尝试破局。“麦记牛奶公司”M会员店工作人员介绍,到了秋冬季节,会丰富热饮产品线,推出黑芝麻糊、桃胶牛奶等有养生价值的甜汤。“赵记传承”在苏州运营多年后才进入无锡,产品更加丰富,咖喱鱼蛋、车仔面等小吃与咸食品类全年在售,通过“甜咸搭配”提升客单价和消费频次,到了秋冬季也会新增季节限定新品以增加亮点。
(晚报记者 陈婧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