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二泉月·书苑

于日常思索中探寻教育真谛

《教育日知录》读札

  | 谢芳 文 |

  在教育领域,总有一些著作如同明灯,为教育工作者照亮前行的道路。张菊荣所著的《教育日知录》,便是这样一部佳作。作为苏州市人大代表、苏州市特级校长,获得过第五届 “明远教育奖” 等诸多殊荣的教育专家,作者凭借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与深厚的理论素养,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教育哲思录。

  《教育日知录》分为上下册,四个辑录,每一部分都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上册第一辑“越是忙碌 越要思考”,直击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中的痛点。在教育一线,忙碌似乎是常态,许多人总想着等忙完这阵再思考,可作者却敏锐地指出,越忙越要思考。若因忙碌而忽视思考,不仅容易忙中出错,还会浪费宝贵的忙碌时光。这一观点,仿佛一记警钟,让身处忙碌中的教育工作者幡然醒悟,也为他们如何在忙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提供了方向。

  第二辑“没有人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作者以 “张菊荣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的成长经历为实证,告诉我们: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并且持之以恒地努力,个人和团队所能创造的成就往往会远超预期。工作室成员在日复一日的日知录写作中,实现了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成长,这不仅是对 “坚持” 二字最好的诠释,也给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信心——只要不放弃探索与努力,就能不断突破自我,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

  下册第三辑“对事情本身感兴趣”,是作者对当下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在功利化的社会环境中,部分教育工作者逐渐偏离了教育的本真,过于计较教育工作带来的得失,却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义与乐趣。作者提出 “对事情本身感兴趣,应该成为我们的信念”,提醒我们只有回归教育本身,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完成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收获真正的快乐。

  第四辑“让思想回家”,强调了思想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作者认为,一种思想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付诸教育实践,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影响,那便毫无意义。思想只有经历“从何而来”到“向何而去”的完整过程,真正应用于实践,才能完成其使命。这一观点,为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搭建了桥梁,让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也让实践有了理论的指引。

  这部书不仅内容深刻,其创作背景与形式也颇具意义。2022年起,作者与“张菊荣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约定开展“日知者行动”,计划用1096天,通过每日撰写日知录的方式,培养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管理能力和教育领导力,助力他们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书中的每一篇日知录,都是成员们教育实践的宝贵记录和每日思考的结晶,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同时,作者还坚持每天发表日知录、每旬发布《日知者(旬刊)》、每半年编印 “日知者丛书”,这种持续不断的创作与分享,本身就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从书籍的整体价值来看,《教育日知录》是国内第一套名校长精心著述的教育日知和教育哲思录。它既没有琐碎零散的故事堆砌,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卖弄,而是以平实、真诚的语言,将作者对教育现象的洞察和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娓娓道来。装帧精美的设计,更让这部书成为广大校长、教师、教育研究者案头值得珍藏的佳作。

  不同的读者群体阅读这部书,都能收获颇丰。校长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更好地引领学校发展;教师们能在书中找到与自身教育实践相关的思考,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学会在日常教学中平衡事务与思想的关系,发现教育的价值与幸福;教育研究者则可以通过书中丰富的实践案例,获得理论研究的灵感,让教育研究更贴近实际。

  《教育日知录》是一部能引发教育工作者深度思考的好书。它如同一位智慧的导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为我们指引方向;又似一位亲密的伙伴,陪伴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阅读此书,我们不仅能丰富教育情怀,安放教育情感,更能在启迪中开阔心境与胸襟,真正享受教育本身的乐趣,朝着成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不断迈进。

  《教育日知录》,张菊荣 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定价: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