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燕 文 |
五月的古南街,人潮涌动。古朴而内敛的韵味,托举着明媚阳光,感染着盛装出游的我们,藏青色带有金丝花纹的马面裙搭配中式白色衬衣,华丽而又清雅。
拐角处的一家紫砂工作室,也许是我们的盛装吸引了店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喝茶。大家相视一笑,像一群蝴蝶蜂拥而入,原本安静的茶桌,一下子变得花团锦簇。
一杯又一杯,红得发亮的茶水急急入喉,燥热的身体一下子舒缓下来。店主人提着子冶石瓢壶频频倒水,偶有游客入店,她都无暇招呼。我们有点担心店主人的生意被耽搁,便不好意思地起身。
“我们唱个歌吧,或许可以吸引点人气,赚个吆喝,这样我们茶也喝得心安理得些。”唱歌班老师的提议,像茶叶投入沸水,让我们的心立刻舒展,无比激动。
随着“上春山”的旋律一响,大家立马进入了状态。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
“今天原是平凡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
大家随着节奏自由地晃动着,随着悠扬的歌声从室内飘向街巷,路过的游客,有的在门口驻足观望,有的贴着窗户探进来听。不一会,驻足欣赏的游客靠着展品柜站了一排,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
两位年轻的姑娘挤到我们面前,一个拍视频,一个站在那儿笑,微微侧着头,眼睛亮晶晶的。
我们索性站了起来,站成笔直的一排,面对游客,有模有样地表演起来。
“你是遥遥的路,山野大雾里的灯。我是孩童啊,走在你的眼眸。你是明月清风,我是你照拂的梦……”
我们深情地唱着,音符就像一只只快乐的鸟儿,在扑闪扑闪地飞翔。
“与你相约,一生清澈,如你年轻的脸……”最后一个音收尾的时候,气氛达到了高潮,店里店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拍视频的长发女孩,一手拿着手机,一手轻轻地安抚着旁边的短发女孩。短发女孩紧闭着双眼,眼皮底下竟挂着几行晶莹的泪珠。
一定是歌曲中哪句歌词,或者哪段旋律,碰撞了女孩柔软的心。我轻轻地上前去,给了她一个拥抱。那一刻,心灵的距离在缩短,彼此的温度在传递。
这是歌声的力量。同样,我们也被歌声治愈,心中洋溢着感动。
“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唱歌班到特殊教育学校与孩子们共度节日。孩子们克服身体缺陷,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唱歌、跳舞、打击乐、情景表演……台风虽然稚嫩,但充满了童真和热情。
身体残缺的他们,在舞台上绽放出动人的光芒,我们看到的,是明亮的双眼、雀跃的脚步,还有无邪的笑。
他们表演《丽江三部曲》,跟着音乐敲击自己手中的乐器——两个矿泉水瓶。一下、两下、三下……简单却充满律动。
那些孩子,他们很不自然地看向台下的老师,看着身边的同学,表情各异。有的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像冻住了一般;有的像受控制的机器人一般谨慎地晃动着矿泉水瓶;有的紧锁眉头、嘴角往下,胆怯得像要哭一样……只有一个高个子小眼睛的胖男生对着台下“呵呵”地笑,不知道今天为何这样热闹……
音乐响起,孩子们的目光,像探照灯的光柱,紧紧地追逐着舞台下老师的手势。看不到的,也跟随着音乐,一下一下地敲击着手中的矿泉水瓶,声音回荡在偌大的报告厅,也深深地撞击着我们的心。
我们仿佛看到,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自由奔跑在丽江街头,他们仰望天空,他们大声歌唱。那律动的敲击声,那稚嫩却响亮的歌声,有一种直击灵魂的力量,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们在故事里绕啊绕,人儿不见了,风雨打湿我衣角,没你怎么好?我看着炊烟起飘啊飘,回忆摇啊摇,我多想要睡醒了一觉,你和我还小……”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深情地唱着那首《多想还小》,任凭泪水疯狂地奔涌。
歌声能给予力量,它是如此震撼,孩子们内心应该是高兴的,他们暂时远离了孤独,心中流淌着潮水般的歌声,被爱和美好紧紧包围。
现在,和朋友在一起,只要说到唱歌,我就会滔滔不绝讲述我在唱歌班的故事。末了,我会真诚地发出邀约:“你也来唱歌呗。”歌声里,更多的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