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一屋一策,量体裁衣

105间“梦想小屋”上线

  本报讯 “灯,开!”客厅的灯光立刻亮了起来。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稀松平常的场景,但对梁溪区曹张新村的一户视力障碍家庭来说,意味着生活从此变得更加便利。近日,在无锡市团市委发起的“梦想小屋”公益改造项目中,这个四口之家迎来了新的居住体验。智能化改造与科学化布局,让他们的家变得更加贴心,更有“温度”。

  这户受益家庭为一家四口,都有先天性弱视,改造前,即使在自己家,日常生活也有诸多不便,例如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开关,炎热夏天要靠反复试探才能调节空调温度,孩子们只能在拥挤嘈杂的环境里学习。

  “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我们在空调、灯具、窗帘等家居用品上都增加了语音控制系统。他们只需要说一句话,就能轻松开关。”中建科工集团江苏公司设计师夏宇介绍。

  小小的改造,却极大提升了家庭生活的便利度。受助家庭的母亲告诉记者:“现在出门前不用再担心忘记关灯,孩子们也能自己操作,一切都简单了很多。”

  除了智能化设备,团队还把关注点放在了空间布局上。因为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对学习和成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家里原本的大房间只能让他们勉强挤在一起,缺少独立空间。“我们在房间里设计了一个透明隔断,既保证了光线,又让兄妹俩拥有了各自的小天地。”夏宇说。

  记者走进房间时,两个孩子正各自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灯光柔和。哥哥认真地翻看着作业本,妹妹则在画本上涂涂画画。母亲笑着说:“他们现在觉得特别好,尤其是哥哥,他作业多,有了自己的空间,能安心学习。”

  如果说科技是改善生活的“硬支撑”,那么“暖心帮扶”就是触碰心灵的“软纽带”。考虑到这个家庭的特殊性,社区也持续关注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常性地提供关怀。梁溪区惠山街道曹张新村第二社区居委会顾敏洁介绍:“他们是刚搬过来的残疾人员,社区会定期上门走访。暑假时,两个孩子还被邀请到社区的暑托班,既能学习也能交到新朋友,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像这样的温暖故事,在“梦想小屋”建设中还有许多,每一间小屋的改造都根据家庭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滨湖区马山街道圣芭芭拉新村内的一户家庭,孩子们因缺乏独立学习空间而烦恼。经志愿者和设计师的用心改造,家里添置了新的书桌,打造了小角落,既满足了姐姐安静写字的愿望,也让妹妹有了自由涂鸦的天地。如今,小屋变得明亮舒适,孩子们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一个个焕然一新的小屋,不仅点亮了居住空间,更点亮了生活的希望。据悉,今年1月—8月,无锡新建“梦想小屋”105间,开设“七彩公益安心托班”936个,设置“公益暑托服务点”222个。

  (陈怡迪/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