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二泉月·市井

大东海拜月

  | 陈建琪 文 |

  中秋节还有段时间,朋友圈里的月饼广告已是扑面而来。那年,没有父亲的八月十五,吃过了晚饭,母亲叫我把一只小方桌摆在自家大门口外,她则把准备好的拜月供品,放在小方桌上,在铜香炉里点上三炷香,跪在拜垫上朝着夜空中的月亮,拜了三拜,嘴里细声地念念叨叨,叫我也拜了月。拜好,我和母亲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母亲手里织着锡箔元宝,我的心里是空落落的,银盘子般的月亮非常明亮,感觉却是凉凉的。没有父亲的八月十五是空落落的。吃月饼也没有滋味。

  如今父母都不在了,佳节来临,真是倍思亲。那时父母亲喜欢吃苏式月饼五仁馅的,以前在跨塘桥泰昌弄老宅,等我母亲拜月礼毕,我们一家人,就会围坐在八仙桌上,随便聊聊家常,我会把月饼放在油纸上,先吃一点苏式月饼的酥皮,慢慢的,一点一点地吃着红绿瓜丝、松子、果仁。这样温馨的时光似乎再也没有了。

  又一年,在海南三亚,断肠人在天涯。几个无锡的朋友,迎来在海南第一次的八月十五,小吴那天从海口带过来一盒月饼,管兄提议吃好晚饭去大东海过节。海南百姓的拜月习俗,承载着海岛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中秋之夜,家家户户在庭院或海滩设香案,摆上“七星伴月”月饼、柚子、柿子等供品,点燃红烛,虔诚祭拜“月娘”,祈求平安吉祥。

  在翠园酒家解放大道上,我拦了一辆电摩三轮车,带着长筒烟花,四个人乘摩的去大东海。海滩上已经有蛮多的人,我们学着当地人,在沙滩上划一个大圈,中间划个小圈,并用沙堆起一个沙台,上面放了月饼、水果、啤酒。我们外地人,只能简单一点,四个人围坐在一起,大家还是有点兴奋,毕竟都是一样的第一次来海南,真正的在天涯海角过中秋。

  在旁边的海滩上,十个川妹子,嘻嘻哈哈很是热闹,在特区挣钱快,人开心。她们每个人都各拿着三支长筒火花,对着四川方向齐刷刷地放起了烟花,十个人十支烟花,同时点燃射向夜空很是壮观绚烂,嘴里还不停地在大声喊着“要的、要的”。靠我们右边的是八个湘妹子,等川妹子的烟花放好,她们也是齐刷刷地对着湖南方向,把烟花射向夜幕里,璀璨的烟花,照亮了夜空,过节的气氛,被她们弄得格外的浓烈。

  我们被她们的热烈气氛感染,人虽然不如她们多,烟花倒是带了二十支,男人都喜欢过把瘾,每个人先点了一支香烟,学着当地人的样子,把长筒烟花对着江苏角度,先插在沙滩上,等管兄一声号令,把烟花一齐射向无锡方向,随着绚丽的烟花腾空而起,把我们的祝愿也随着烟花带给家乡的亲人。放出去的烟花,好像是我伤心的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