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探索

接轨上海,努力补齐无锡发展短板

——推动无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建议(下)

  □市政协研究室

  无锡要接轨上海,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休闲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长三角区域内巩固地位、扩大影响,成为协力上海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城市之一,就要知己知彼,做强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短板,提升自己的能级,在助力打造世界级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系统化对接机制,未雨绸缪布局大市域格局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政、商、企等多维度建立起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系统化机制,使之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有抓手、有部署、有推进、有落实的重要工作。

  在政务层面上,建议统筹成立以市主要领导挂帅的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领导小组,明确市相关职能部门为办公联络机构,主动选派优秀干部到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挂职工作。推动市各有关部门结合我市优势产业,积极主动与上海对口职能部门对接,搭建沟通平台,促进两地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在商务层面上,建议尽快理顺上海市无锡商会的组织关系,并借鉴杭州市做法,建立市领导联系异地商会制度,定期联系、参与商会活动,更好激励在沪无锡籍经济界人士积极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市各类行业协会与上海相关行业协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努力为无锡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产业层面上,无锡目前有14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6家),这是接轨上海的“强因子”。建议按照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的要求,强化考核,完善功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园区能级,着力引导各开发区结合自身优势,精准与上海开展产学、产研合作,以及开发区之间的合作,以承接上海外溢的优质科创资源和产业资源。

  无锡只有加快推动市域规划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同城化、资源配置统筹化,形成大市域整体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在接轨上海中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

  积极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全市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高标准抓紧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的全市域全要素管控,真正实现“一个平台管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好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明确中长期约束性和指导性指标,在衔接“十四五”规划中制定好近期发展目标;努力形成区域快轨优势。加快推进锡澄、锡宜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实质性启动,推动锡澄、锡宜真正迈向同城化;加快推进地铁2、3号线延伸段、4号线二期和5、6、7号线的规划建设,构建成体系、网络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格局;积极规划锡澄延伸至靖江、锡宜延伸至张家港的区域城际线,连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无锡东站和常熟、太仓的区域城际快轨,以及连接苏锡常城市中心区和机场枢纽的区域城际快线,构建起0.5小时畅达上海、2小时畅达长三角区域各城市,支撑无锡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轨道交通“四梁八柱”;科学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坚持城区老城、新城“双核”发展战略,协力推动、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打造“太湖时代”新无锡。加大统筹力度,注重辖区各板块之间的协作共建,避免同质竞争。前瞻性研究未来城区的管理体制突破,推动无锡向特大城市迈进。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共享化的公共服务

  无锡要在接轨上海打造“四大品牌”、建设“五个中心”中争取有新的更大作为,就要不断与时俱进,精准对接上海服务需求、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努力为无锡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率服务。

  大力发展口岸物流业。认真研究上海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把货物贸易非核心功能疏散到周边海(江)港和空港的需求,积极发展口岸物流业,进一步做大硕放国际机场空港客、货流,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枢纽机场;进一步挖掘江阴港潜能,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江阴综保区二期建设;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健康产业,围绕上海建设国际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发挥无锡山水生态和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率先谋定而为,积极配套建设高端体检和疗养基地,以及健康养老、养生保健基地;大力发展科技与金融服务业。抓住上海华虹无锡项目合作的有利契机,融入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争取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配套资源落户无锡。积极支持“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内,特别是锡沪两地之间通兑通用,努力承接上海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导入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溢出成果”;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积极对标先进,坚持高定位发展目标,尽快出台符合无锡特征、适应上海需求的文创产业政策,不断提升“文化+”层次和水平。加大文创重大项目招引力度,积极支持本土文创龙头型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努力推动数字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规模以上单位实现“0”的突破;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主动对接上海,找准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上海的切入点,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在落实国家交办发展好物联网产业任务的同时,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为顺利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未来产业的有力支撑。

  秉持“吴越一家人、锡沪一家亲”理念,在现有基础上,以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姿态,继续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政务服务突出“简优”。积极对标上海、对接上海,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工作取向,参与探索统一的产业准入清单制度,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用户导向绩效评价机制,提高政务服务供给质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才服务突出“领先”。坚持优化城市人口结构、提升城市人口质量工作导向,加大力度推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公平、无差异地执行各项人才政策,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人才工作氛围。进一步重视职教工作,更好发挥藕塘职教园作用,改革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层级,努力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进一步尊重人才流动的客观规律,探索实施“柔性”人才政策,研究在上海设立合适载体招引优秀人才派驻到无锡工作,既满足人才留在上海的客观需求,又解决无锡的人才短缺问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社会性服务突出“提标”。在社会保障方面,积极与上海加强协同合作,在实现与上海之间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无锡参保人在上海、上海参保人在无锡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在教育文化方面,发挥我市职教领先优势,积极主动承接上海“溢出”的优质高校资源,以各种方式开展合作,助力提升无锡高教水平;文化服务突出“圆融”。进一步挖掘、整理无锡的优秀历史文化,打响古运河文化牌,讲好无锡优秀传统文化与长三角区域内其他城市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因缘故事”,唱响新时代属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无锡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