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市稻米发展计划近日排定,延续多年的“丰产”导向开始向“优产”转变。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到2021年优质食味水稻推广面积占比要由去年30%提升至65%以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约60万亩粮食将在生产、加工、销售方面提档升级,“让更多的粮农从卖稻谷转向卖米,这是方向”。
多年来我市稻米产业一直重“丰产”,加上为鼓励农民种粮而推行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导致诸多种粮大户、合作社热衷种高产稻、以卖稻为主。市农口部门调查显示,2014年每亩种粮收益普遍达1000元左右。但这些高产稻加工成大米后吃口、色泽都一般。前两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走低,人工、农资等成本连年上升,种粮的收益空间日益收紧。
能否产出好米,取决于多种因素:品种、机械化精确栽种程度以及加工环节的精细化等。优质稻米发展计划的出炉,将推动粮食生产全流程进一步优化。
种植环节“毛估估”、人工+老旧农机作业方式将翻篇。宜兴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可伟介绍说,借力高效农机实行精细化耕作既“开源”又“节流”——人工插秧一天只能插一亩,手扶插秧机一天作业15亩,而高效插秧机可达45亩左右,且秧苗成活率要较传统人工作业提升约10%。让更多新型、高效农机入田作业,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补贴将由前两年的一二百万元增至三四百万元,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业全覆盖。政策扶持同样将覆盖粮食产销后道环节: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稻米加工、销售的,在带动农户数量、年销售额等方面达到一定要求的,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支持,以扩大低温储藏和精细化加工等设备的使用,拓宽销售渠道。
好大米要让人熟知,事关品种的推广,也需要新的农业服务模式来推动。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仅由为数不多的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推广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方式见效慢,已难以为继。到2021年,我市将建设10个左右优质稻米产业示范基地,将优质品种的种植、推广转为可视化、常态化、规范化。现有4个味稻小镇、2个省级农业园区水稻基地将加快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经验;现有4个稻米产业化联合体也将扩容,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抱团”经营机制将完善,以更好地开展稻米品牌化经营。3年后,水稻品种优质化、种植基地规模化、生产过程绿色化、管理智能化、产品品牌化、销售渠道多样化将成为无锡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主线,种植效益有望提升10%。(小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