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保健周刊

早诊早治早干预 不伤孩子自尊心

多动症:不能乱贴标签

  印象中,多动症患儿是那种课堂纪律差、惹是生非、同伴关系紧张的熊孩子;其实,还有一类课堂纪律貌似很好、胆小听话,但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乖乖虎”也是。近日,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就治疗了这么两名反差强烈的多动症患儿。

  小明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做作业总是拖拉,甚至有时考试做不完卷子,但是孩子课堂纪律很好,从来不惹事;同年级的小乐则经常与同学争吵,上课小动作多,还经常搞恶作剧影响同学。老师多次提醒小乐的家长,关注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但家长则认为家里没有这方面遗传疾病,孩子只是顽皮。小明在老师眼里只是智力一般、学习差、不求上进,小明的家长也拼命给孩子报补习班,但还是提高不了学习成绩。

  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主治医师李志佳介绍,经过诊断,小明和小乐都是多动症,通过药物干预联合多次家长培训综合治疗,半年后,老师反映小明、小乐上学表现都有好转,成绩也提高了。多动症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大约每100个孩子中就有5人,而且发病率渐高。该病多见7岁前起病,可分为三种类型:如小明那样的注意力缺陷为主型、小乐那样的多动冲动为主型,此外还有混合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家长培训、行为治疗、物理治疗等。多动症不仅影响学业,而且往往在成长过程中影响他们心理,特别是导致自尊心的丧失。小乐这类孩子在学校往往会成“背锅侠”,只要是不好的行为和后果,同学、老师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小明这类孩子,被老师、家长、同学认为是智力差、学不好的,心理逐渐自卑、自我否定。因此,一旦怀疑孩子有多动症,不仅不能乱贴标签,要及时看专科医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