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2020年七项重点工作中,确定将“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作为其中重点工作之一。此前,我市根据部署,已相继开展金融广告专项整治“啄木鸟行动”,对全市P2P网贷业务活动实施清理整顿等工作。如此雷厉风行的惩治举措,主要剑指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以期通过多轮严厉“绞杀”,彻底挤出互联网金融中的“毒素”。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与线下交易相比,网上交易不仅省时省力、方便快捷,而且营销触角长、成本低、覆盖广,以至该领域乱象纵生。特别是P2P网络信贷、非法集资现象层出不穷,集资平台“跑路”的也比比皆是。我市应诉侦查的网络非法集资案、网贷纠纷也时有发生,打着“金融幌子”实施诈骗的诸如美元期货、区块链投资案例也不时出现。前不久发生在杭州的51信用卡事件、自称“中国车贷第一股”的点牛金融爆雷事件和涉及面较广的互联网“非法荐股”事件等,更是集中反映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危机。
针对一些陷入信用无解困境的金融乱象,倘若不能及时“刮骨疗毒”,不仅影响正常的金融营销秩序,而且易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如何对这些防不胜防的诈骗手段做到“露头就打”,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即同样采用高科技手段给予迎头痛击,让那些“吃相”难看、诡计多端的“敛钱平台”原形毕露。
既然互联网金融发轫于高科技,金融机构除建立相关征信体系外,同样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实施跟踪和监管。目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相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技术,对线下第三方服务比价的大数据手段等,对交易业务规范监管,及时揭穿网络诈骗的“戏法”“套路”。金融监管部门则同样可以采用高科技手段,助力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识别和强化防范意识。去年底,无锡市银保监分局成立的“智能监管实验室”,可对所管理的金融机构及其职能部门实现“智慧监管”,尤其通过EAST视图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精准制导”和“精确打击”,效果非同寻常。
实践证明,面对互联网金融中出现的任何违规违法行为,唯有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多管齐下挤出其中的“毒素”和“水分”,才能留下丰富的高质量“营养”。此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