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周刊

与祖国同频共振

  □陈 曦

  2020年寒假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会预想到这个寒假会漫长到令人终生难忘。当下我们直面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场战争中人人都是战士,各自奋战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学生居家学习,是隔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关爱学生的成长,既尽到教师的职责与使命,也有利于纾解家长对学生不能到校学习的焦虑。

  危机是映照人性的镜子

  这次疫情更像一面镜子,考验着人性和道德,也映照出时代的英雄。

  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一中人从未缺席。疫情来袭,无锡一中董宇超、王洵、张烽、张涛、华莹奇、陈晓峰六位校友,第一时间赶赴一线,给湖北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还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校友积极行动,为“白衣战士”送上一份物资保障和一中人的牵挂。无锡一中在读的一中学子也在积极行动,他们用歌声、用画笔等支援武汉、支持抗疫……百余年来,在一中的校园里爱国情与报国志从未曾间断,与祖国同频共振,胸怀天下是一中学子特有的品质,代代传承。在这场新冠肺炎的战“疫”中,一中人的行动和精神,让一个热血一中、家国一中凸显得更为立体。

  危机是教育反思的机会

  面对灾难,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思考灾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思考教育的价值体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无锡一中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战“疫”中的一中老师不仅时刻在线,认真做好假期的各项学习指导工作,更是以师者的强烈职责感和使命感,敏锐地从这场疫情中发现切入点,挖掘学科育人的价值。为高三学子量身定制的在线直播课程中,思政老师谈自然规律、国家制度、公民意识;语文、英语学科以主流媒体评论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在化学课上师生一起探讨消杀病毒的方法;生物老师则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病毒的结构特点;地理老师带领学生研究人口流动对疫情的影响……一堂堂精彩的“第一课”上成了家国情怀、思政教育、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课。这是无锡一中学科育人价值的充分体现,也是无锡一中坚守“立德树人”落实在学科教学中的最好表达。

  危机是学习方式迭代的契机

  疫情阻断了我们返校的脚步。然而,“互联网+教育”让我们走进虚拟学校,相遇在“云端”。

  自2016年起,无锡一中承担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为未来而学:普通高中智慧学习的实践探索》的研究,项目聚焦智慧学习的环境建设、学习方式的转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教师开展教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教学理念与技术创新上,积累大量实践经验,这次由于疫情影响,延期开学,学生自然开始了居家在线学习。

  面对这场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无锡一中积极探索在线直播课堂、网络点播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小规模视频公开课(SPOC)等多种线上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为各个年级量身定制在线课程。一大批一中教师承担“锡慧在线”教学任务,向全市学生献上一中教师的智慧。更多教师居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get”新的在线教学技术、反复调整在线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教学。

  同学们,关于理科学习,我有个建议。你们先不要看老师的视频讲课,而是把某一章或某一节的教材独立地看一遍,自己试着完成相关练习。看看能否不依赖别人的帮助把这段知识弄懂,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要急,花点时间琢磨。这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是还原知识发生的过程。有人说牛顿在英国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在一棵苹果树底下思考问题,一只苹果落下来砸在他头上,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只是小学语文课本式的故事,当不得真的,但那一年,23岁的牛顿,的确在疫情期间思考了许多科学问题。当前我们面对的新冠病毒,对人类来说有许多未知,科学家日夜攻关,万众翘首企盼,但科学探索没有“快进键”。科学探索如同在一间大黑屋子里摸索,你也不知道屋子有多大,有几间有几层。你在黑暗里摸索,偶然运气好,碰到了一个开关,打开灯,灯光照亮了眼前的一片区域。但灯光外仍然是一片黑暗……开关一个个被找到,亮的地方越来越多。当最后的一个开关打开之后,你会惊叹屋子的全貌原来是这样的,也许和你最初的想象完全不同。

  如果你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自己去探索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经历一种黑暗中探索的过程,我想牛顿也许就在你们之中。

  其实新知的发现是如此,人生的修行也是如此。居家也要关注社会,关注疫情,但是网上的信息太多,怎么办?多看无锡一中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可以了解家国情怀,可以了解防疫知识,可以了解一中育人理念。

  (作者系无锡市第一中学校长)